受助對象拍下照片,感謝資助者。
王頌湯走進困難家庭,傾聽困境兒童心聲。
社區志愿者給困難群眾送去微心愿物資。
大洋網訊 當人們提起廣州,它是一個實際人口超2000萬,有著千年商都之稱的商業城市,但更為人稱道的是這里的“煙火氣”“人情味”。人們守望相助,傳遞樂天悠然的生活態度。
今年已經84歲的王頌湯曾是廣州市遠洋運輸公司總經理,退休后發起成立慈善組織籌資助學扶幼,一轉眼已有二十年,幫助了3萬余名孤貧孩子獲得讀書機會,3000余名重癥貧童得到救助。2022年1月19日,2021年度廣州慈善榜正式發布,他因這份善舉榮獲2021年度廣州慈善榜特別致敬慈善人物,在廣州市民政局、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廣州市慈善服務中心、廣州市慈善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影響力暨公益慈善盛典(下文簡稱“慈善盛典”)上接受表彰。
這一天,王頌湯走上舞臺,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政府部門代表、企業代表、專家學者、慈善工作者及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善長仁翁掌聲雷動。掌聲不僅致以個人,也致以慈善本身。一位慈善工作者告訴記者,人們看見慈善的力量,同時也將帶動更多人投身慈善事業,這恰恰是社會最需要的。慈善正成為這座城市的文明新風尚。
年度特別致敬慈善人物王頌湯:
“我們會一直堅持到希望到來”
在慈善盛典活動現場,2021年度廣州慈善榜和2021年度社會責任影響力企業榜正式發布。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2021年度慈善榜記錄近20億元年度捐贈額,額度創歷年新高;多家灣區企業以全新的社會責任戰略登上企業榜,企業慈善綻放新活力。
在眾多榜單中,年度特別致敬慈善人物則是每年最為動人,也是最為重磅的部分。
在本屆慈善榜中,84歲的王頌湯被評為2021年度特別致敬慈善人物。當這位面容清瘦、慈眉善目的老人走上舞臺,全場掌聲雷動。曾經,他是廣州遠洋運輸公司總經理;退休后,他和老朋友們發起設立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下文簡稱“恤孤助學促進會”),17年來踏足廣東36個縣(區、市),叩開4萬多戶困難家庭的家門,說明助學的來意,實地家訪核查困境兒童家庭狀況,每一次核查審定后,為每名符合條件的學生提供4500元資助款,分六個學期發放。廣東3萬多名孤貧學生因此得到資助,曾經睡在泥地的孩子獲得收養;一位曾差點輟學打工的少年在工作后來信道,“當年幾千元的助學款和志愿者的鼓勵讓我考上北師大,改變一生?!蓖蹴灉晕赐O?,他說,自己見證了鄉村發展,但依然有人需要幫一把。
除助學項目,王頌湯還成立了重癥貧童救助項目。2018年,恤孤助學促進會開始資助才8個月大就確診脊椎性肌肉萎縮癥(SMA),和母親相依為命的銘仔。今年,13歲的銘仔在眾人的呵護下艱難成長。有人疑惑,是否值得耗盡心力去追求近乎不可能的希望。王頌湯則說,“我們能幫多少就要幫多少,我們會一直堅持,讓每個人感到社會的善意和愛,一直堅持到希望到來?!?/p>
王頌湯只是慈善人物的一個縮影。2021年度廣州慈善影響力榜顯示,人們在投身慈善的過程中,十年如一日,有的扎根鄉村,有的投身疫情防控,還有的防汛救災義無反顧,人們的行動不為名不為利,只因為,關心周邊的人和事,相信一個美好的社會,需要聽見角落的聲音。
企業榜:
灣區有力量 企業成生力軍
《共同富裕背景下廣州市企業志愿服務調研報告》指出,不僅市民參與慈善的熱情高漲,如今,廣州市企業志愿服務參與形成以民營企業參與積極性高,多行業共同參與的格局;服務內容覆蓋領域廣泛,重點響應當前重大議題,據顯示,96%的企業參與或組織了防疫抗疫的志愿服務;在項目管理上,自主創新與專業合作雙軌并行;制度建設上,以輕制度建設、重培訓激勵為主,64%的企業主要以參與或開展志愿服務相關培訓為主,60%的企業以對員工志愿服務激勵表彰為輔;在服務成效上,充分發揮專長、深耕服務領域。企業志愿服務一方面以高質量為目標,從“數量追趕”轉化為“質量追趕”,從零散服務到持續深耕。另一方面廣州企業在2021年捐贈總金額達6.8億元,而企業志愿服務經濟價值超16億元,彰顯志愿服務在廣州創建“慈善之城”中的重要性。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及《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進一步弘揚慈善文化,營造慈善氛圍,推動省市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第三屆慈善盛典繼續在大灣區各城市的聯合下舉行,希望以“匯聚灣區善舉,助力共同富?!睘橹黝},探討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在第三次分配中扮演的角色;探尋公益和商業的融合模式;思考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人們如何實現價值共贏。
早在2019年,廣州市民政局、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和廣州市慈善會便攜手打造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社會責任影響力暨廣州慈善盛典,將已舉辦兩屆的大灣區社會責任論壇與廣州慈善盛典深度融合,通過各類方式攜手責任企業投身公益慈善,倡導社會責任和社會創新。
這場從社會參與發起,到政府指導推進,探索企業社會責任之路的慈善活動在大灣區漸次開展,如今已步入第三個年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社會責任領域與公益慈善界一大盛事,通過各種創新手段,攜手責任企業,加強灣區城市之間的公益慈善交流合作,為有需要的群體和領域提供具有實際意義的幫助,為粵港澳大灣區慈善公益事業出一分力。
此外,2021年度社會責任影響力企業榜評選范圍涵蓋灣區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抓取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相關數據進行有效的數據清洗、數據挖掘和數據可視化,從而掌握粵港澳地區企業(包括港澳地區中資企業)的基本用戶畫像。廣州輕工集團、深圳愛義集團、玫琳凱(中國)有限公司、唯品會(中國)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國等愛心企業,均登上2021年度社會責任影響力企業榜,其中既有大手筆捐贈、慷慨解囊的愛心企業;也有的將自身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有機融合,互促發展;還有的著力推動產品全周期可持續發展轉型,助力零碳灣區建設。
參與方式:
渠道日益多元 慈善人人可為
除了捐贈榜亮點顯眼,此次慈善榜更是首次收錄慈善信托。其中,“中信信托——農銀2018玉愛慈善信托”榮登慈善榜。廣州市慈善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備案慈善信托18單,作為社會公眾參與慈善的重要載體,廣州正極力探索“慈善+金融”這一領域,而慈善榜正發揮著指引導向的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探索慈善信托。
在慈善盛典當天,記者了解到,發起于2018年8月,中信信托——農銀2018玉愛慈善信托由李玉愛為委托人、廣東省一心公益基金會和中信信托有限公司作為受托人設立。委托人李玉愛曾在2020廣州慈善榜中被評為“五星慈善達人”?!皡^別于傳統捐贈行為,慈善信托在資金使用方面受到嚴格監管,??顚S?,同時也能更好地傳遞捐贈人捐贈意愿。”一心公益基金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彼時,中信信托——農銀2018玉愛慈善信托主要用于救助廣東省內困境家庭先天性心臟病兒童以及資助廣東省內困境家庭學生上學。截至2021年10月,該慈善信托累計已資助170名先心病兒童進行救治手術,資助金額累計達403.2萬元。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慈善盛典首次加入廣州市慈善項目合作對接簽約環節,共對接80個慈善項目,接收捐贈金額1.97億元。對接慈善項目合作涵蓋鄉村振興、扶老救孤、扶貧濟困、教育文化、助殘恤病等多個領域,發動愛心企業、愛心組織及愛心個人,以慈善的力量助力共同富裕。
除慈善信托正在興起外,此次慈善盛典亦首次收錄了慈善社區,海珠區素社街、荔灣區金花街等多個社區榮登慈善榜。相關負責人表示,社區慈善則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以“慈善為民”為目標,充分發揮社區慈善幫困扶弱、盤活資源、激發潛能的作用,如今已日漸滲透到社區治理的方方面面,成為社區治理的有力驅動,助推廣州市創建“慈善之城”理念深入人心。據悉,目前廣州全市有203個社區慈善捐贈站點,422個社區慈善基金設立在市民“家門口”,社工、志愿者們走街串巷、義賣籌款,而關注社區生態,希望建設美麗社區的社區鄰里、店鋪商家足不出社區,就能在自己的社區內獻出一分愛心,累計超3000萬元愛心善款在社區匯集。
媒體+慈善:
廣州日報榮登慈善文化傳播影響力榜
在本屆慈善盛典,廣州日報榮登慈善文化傳播影響力榜。廣州日報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日報一直以來都十分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與傳播,自2017年開始每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社會責任盛典,對表現杰出的企業進行褒獎。這一活動的初心,旨在倡導企業在創造財富之后,肩負起回饋員工、回饋社會、回饋國家的社會責任。2019年,這一盛事加入了廣州市民政局和廣州市慈善會這兩股強大的慈善力量,通過舉辦啟動儀式、社會責任公益大講堂、推出《廣州慈善榜》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社會影響力報告》來擴大活動在廣東乃至大灣區的影響力,檢視及展示粵港澳大灣區社會責任成效,關注慈善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公益慈善事業繁榮發展,見證年度灣區慈善的發展進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社會責任領域與公益慈善界的一大盛事。
今年,慈善盛典繼續得到廣州市民政局和廣州市慈善會的鼎力支持,同時聯合廣州市慈善聯合會、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慈善會,在去年的基礎上進行深化,通過扶貧系列報道、關注第三次分配、社區慈善,升級一榜一報告等舉措,彰顯活動的灣區色彩。本屆慈善盛典活動以“匯聚灣區善舉,助力共同富?!睘橹黝},繼續關注抗疫扶貧成果,增設雙碳獎項,帶動社會各界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和公益慈善。
作為黨媒代表的廣州日報,在舉辦盛典褒揚社會責任影響力的同時,也在積極踐行媒體的責任影響力,為灣區慈善發聲,通過舉辦慈善登新高、完善慈善空間、舉辦志愿服務事業發展合作項目發布會等舉措,切實履行黨媒的社會責任。
專家說:
廣州慈善已形成“廣州經驗”
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孫達:
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孫達在視頻致辭中,對廣州在慈善制度、慈善平臺、慈善服務、慈善活動、慈善文化等方面為全國各地提供了寶貴的“廣州經驗”給予充分肯定,并對灣區慈善事業的發展提出四點期望。一是牢牢把握慈善事業發展堅定正確政治方向,以黨建引領凝聚灣區善舉。二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推進共同富裕,引導鼓勵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投身慈善、回報社會。三是開展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的慈善活動和法律宣傳,大力營造陽光法治、向上向善的慈善氛圍。四是充分發揮粵港澳深度合作獨特優勢,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慈善工作交流合作、探索推廣灣區慈善經驗,促進全國慈善事業實現新發展,取得新突破。
中國慈善聯合會秘書長胡小勇:
中國慈善聯合會秘書長胡小勇在致辭中對慈善盛典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充分肯定廣州將“慈善之城”創建納入城市整體發展戰略,城市公益慈善指數持續穩居全國前列,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慈善事業發展模式,并對灣區各城市慈善事業發展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希望各城市加強慈善制度創新,鼓勵捐贈模式創新,引導慈善技術創新,讓慈善資源在粵港澳大灣區充分涌流。二是堅持人民至上,引導慈善力量在扶貧濟困、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領域辦實事、解難題。三是發掘、傳揚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的、相近的慈善文化傳承,提升居民慈善意識,道德素養與城市社會文明程度,塑造灣區慈善風尚,豐富人文內涵。
廣州市慈善會理事、中山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民政部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專家周如南:
廣州區域慈善發展整體向好,各區慈善捐贈數額屢創新高,慈善組織的活躍度也在不斷增強,慈善空間的布局也在實現全覆蓋的過程當中,慈善相關配套政策日益完善,慈善氛圍日益濃厚。周如南認為,接下來要加強相關慈善政策和法規的出臺完善,不斷增強政策保障力度;加大投入,積極宣傳,讓廣州市慈善氛圍更加濃厚,從而打造一個人人慈善為人人的慈善風尚。而在宏觀層面,周如南認為,降低慈善組織認定門檻,增加慈善組織扶持力度,培養慈善人才可以更好地推動慈善行業發展。此外,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慈善聯動,周如南表示,慈善需要實現跨制度性融合,在慈善組織認定方面達成共識,此外,還需要推動項目性融合,互相借鑒在慈善項目落地執行過程中的優勢和經驗,相互補充,實現從各維度各層次全面推動灣區慈善一體化發展。
數說慈善
本屆廣州慈善捐贈榜共收錄538個慈善單位,6791位慈善達人;
捐贈1000萬元以上的單位20個,捐贈50萬元以上的達人9位;
捐贈總金額約18.23億元,其中個人捐贈總額為4.25億元,創歷年新高。
新增“廣州社會組織捐贈收入榜”共收錄65個廣州社會組織(接收捐贈10萬元以上);
接收捐贈總金額12.15億元。
廣州2021年度個人捐贈總額是上年度的9.8倍,收錄捐贈人近7000人。
其中,“捐款不留名”的愛心人士,累計捐贈總額超過8000萬元。
廣州慈善捐贈榜收錄數據連續正增長,2021年捐贈總額同比增長23%,增長主要來自個人捐贈。
“教育”“鄉村振興”“抗疫”是廣州慈善資金三大主要流動方向。
目前廣州全市有203個社區慈善捐贈站點,422個社區慈善基金設立在市民“家門口”,
累計超3000萬元愛心善款在社區匯集。
廣州企業在2021年捐贈總金額達6.8億元,
企業志愿服務經濟價值超16億元。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贊 通訊員廖培金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