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吳珊 實習生 劉婧怡
4月11日傍晚,市救助管理站站長陳智勇看到自稱是男女朋友的小沫和小亮(均為化名)時愣住了,兩人年齡不過14、5歲上下,卻都已輟學,還有了“為愛走天涯”的勇氣。
那天兩人進門時,小沫滿臉怒氣,小亮一臉無奈。15歲的小亮說,他是懷化人,小沫比他小一歲,是河北石家莊人。兩人通過交友軟件相識,因長期缺乏父母管束和關愛,兩人越聊越投機,于是相約從石家莊來湘潭一起找工作。
少男少女很天真,以為憑一腔熱情就能順風順水,卻馬上被生活撞了個頭破血流。因年齡太小、工作經驗不足,他們一直沒找到工作,又不敢向父母開口求助,生活無以為繼,于是兩人互相埋怨,多次發生爭吵,無奈之下才想到去市救助管理站求助。
來的路上,小沫又和小亮吵了起來,進門時情緒非常激動。工作人員想與她溝通,她卻突然起身沖出門外,向馬路上跑,工作人員趕緊追了出去。
在馬路上僵持了半天,陳智勇始終耐心勸導,小沫終于同意進站,但她的情緒并沒有好轉,仍哭鬧不止,甚至隨手砸東西。陳智勇知道,小沫的一系列過激行為,是因為嚴重缺乏安全感產生的焦慮,如果不及時扭轉她的心態,后果不堪設想。
就在當晚,市救助管理站安排專業社工對小沫開展一對一心理疏導。小沫的情緒逐漸穩定,眼中的戒備也少了,她開始安靜地思考自己的去向和未來。
之后,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細心地為兩人準備換洗衣服、安排住宿,還為吃不慣湘菜的小沫單獨準備一日三餐。為防止小沫情緒反復,工作人員重點關注她的心理狀況,每天陪她散步聊天,專業心理咨詢師不間斷地進行心理疏導。
為了讓兩人早日回歸家庭,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不斷與他們的父母反復溝通。最終,小沫和母親之間的隔閡逐漸消減,小沫母親表示,她會請親戚到市救助管理站接孩子回家。
4月16日,小沫和小亮終于踏上了回家的列車。臨行前,小沫偷偷地把一封手寫的感謝信留在了床頭,“我們總會相遇,也總要離別,我不知道怎樣表達對你們的感謝……”她承諾,回家后好好讀書,不再隨意約見網友。
次日,工作人員又電話與小沫母親確認小沫已安全到家,工作人員再三囑咐小沫母親要多陪伴孩子,隨時與孩子溝通。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