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看病一刻鐘,停車找位半小時”“小區沒有停車位,車停旮旯夜難寐”……這些長期困擾城市交通的難停車、亂停車的問題,如何破解?
近日,《蚌埠市中心城區停車設施布局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出爐,針對“停車難”問題,提出具體規劃設計方案。
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截止到2021年,蚌埠市中心城區機動車停車泊位供給總規模335966個。非居住類停車泊位37143個,其中非居住配建停車泊位17990個,公共停車場泊位3153個,路內停車泊位16000個。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根據數據測算出,到2025年,蚌埠市市區機動車保有量約為40萬輛,機動車擁有率約220輛/千人。至2035年蚌埠市市區機動車保有量水平將超過70萬輛,機動車擁有率將達到320輛/千人。
根據測算,2035年,蚌埠市中心城區機動車出行總量達到約155萬車次/日。按照《安徽省10項暖民心行動方案》,停車泊位和私人小汽車保有量1:1.2的比例進行供給。2035年,蚌埠市市區私人小汽車保有量達到52.5萬輛,其中中心城區約占92%,約48.3萬輛。根據供給原則,屆時,蚌埠市中心城區居住類停車泊位需求總量為58萬個,非居住類停車泊位33萬個,合計91萬個。
《規劃》綜合考慮人口分布、就業崗位密度、土地開發強度、公共交通服務水平、道路交通承載能力和運行狀況、停車設施使用特征等因素,將蚌埠市分為三類區域,分別為嚴格限制區(一類區)、一般限制區(二類區)、適度發展區(三類區)。一類區為全市核心商業區,用地高密度開發,各類客流吸引強度大;二類區為城市快速發展新興地區,這一區域道路框架基本定型,大規模的道路、停車設施新、擴建余地相對較少,未來該區域軌道、常規公交服務水平較高;三類區是未來重點發展區域,規劃的大運量公共交通與快速路系統將成為該類區域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
根據《規劃》,至2035年,蚌埠市保留現狀公共停車場9處,擴建公共停車場3處,遷移3處與規劃合建,新增公共停車場172處,共規劃公共停車場184處,合計40523個泊位,占城市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13.1%,人均城市公共停車場占地規模約0.5㎡。
《規劃》在一類區共設置30處公共停車場,5813個停車泊位,在二類區共設置82處公共停車場,共18908個停車泊位,三類區共規劃72處公共停車場,新增泊位達到15802個。
新能源汽車充電站規劃也被納入此次《規劃》中,到2035年,蚌埠市中心城區規劃布點22個充電站場。
《規劃》還提出了,近期建設重點為緩解停車供求矛盾突出區域停車設施供給瓶頸,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近期實施計劃,如:利用閑置空間設置社會公共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一般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立體化”方式建設;部分用地緊缺地區可利用現狀停車場用地做立體停車樓,也可結合綠地、學校、服務設施用地等做兼容類地下停車庫。
《規劃》優先考慮停車矛盾較為突出的區域,如醫院、學校、公園、商業綜合體等,選擇蚌埠市9個熱點地區,對其片區現狀的停車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措施建議。《規劃》建議近期建設社會公共停車場43處,停車位9558個。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