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暨主城區環衛停車場布局規劃(2020—2035)(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在廣州市政府官網公布,對外征求意見。按照規劃,擬新建一批大中型垃圾轉運站和環衛停車場,選定意向用地44處。廣州將構建以大中型轉運站為樞紐的新型轉運模式,極大提升廣州市生活垃圾壓縮轉運能力,助力垃圾分類工作高質量發展。
規劃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用地33處
如今在廣州,“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垃圾分類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全鏈條提升的關鍵不僅僅在于末端的垃圾處理能力,中端的收運體系也至關重要。
去年9月,廣州市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點火試燒垃圾,標志著困擾廣州發展多年的“垃圾圍城”問題徹底解決!廣州成為國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國內第一個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型城市和國內第一個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滿足城市未來發展需求的城市。
隨著垃圾分類成效進一步提升,廣州開始面臨生活垃圾壓縮轉運能力不足的問題。而這又是杜絕混收混運的關鍵因素。
為此 ,廣州超前規劃,詳細謀劃。《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十四五”規劃》提出,在生活垃圾分類方面,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積極打造樣板城市,構建以大中型轉運站為核心的現代化收運體系,“十四五”期間原則上每區至少完成1座大中型垃圾轉運站建設。
此次規劃正是“十四五”方案的細化。根據規劃,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規劃范圍為廣州市市域,包括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白云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增城區,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規劃年限為2020—2035 年,其中近期為2020—2025年,遠期為2025—2035年。
通過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權屬和現狀的對比分析,最終選定意向用地44處,其中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用地33處(11處與停車場合建),環衛停車場22處(11處與轉運站合建)。
規劃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同時,還規劃了一批環衛停車場。規劃范圍為廣州市主城區(中心城區),包括越秀區、荔灣區、天河區、海珠區四區,白云區北二環高速公路以南地區、黃埔區新龍鎮以南地區及番禺區廣明高速以北地區,面積約 1110平方公里。
為合理安排建設時序,積極推進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和環衛停車場建設,規劃還對目標進行分時段分解。至2025年,每區至少建成1座區級大中型垃圾轉運站。近期建設設施共18座,其中轉運站 11座,環衛停車場2座,轉運站與停車場合建5座。
近期建成若干示范點快速推廣
根據廣州目前生活垃圾的處理量和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可預測到2035年各類垃圾清運規模。其中,低值可回收物3558噸/日、廚余垃圾5510噸/日、其他垃圾25328噸/日。
根據處理需求,規劃設定了建設目標。推進以大中型多功能轉運站為核心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以及環衛停車場的實施,實現垃圾轉運站、環衛停車場、再生資源中心、環衛驛站、公廁等各類設施的共享共建,集約用地,助力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系統升級。
規劃遵循全面推進,重點突破。集中力量率先突破,規劃近期建成若干示范性大中型轉運站及環衛停車場,形成經驗,以點帶面快速推廣。
同時,城鄉統籌,合理布局。通過區域聯動、集約用地、設施共享等形式,合理確定收運設施建設規模,積極推進大中型轉運站及環衛停車場的規劃和建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規劃也體現了廣州超前規劃的意識。要求各種環衛設施的服務能力應與該區域的規劃需求相當或略有富余,在滿足需求的同時保持一定彈性。
規劃明確提出,優先解決矛盾突出地區垃圾收運設施建設問題,重點建設幾個環保示范型垃圾轉運站,從實際效果上改變以往垃圾收運設施“臟、亂、臭”的不良形象。加強宣傳,號召全社會來理解和支持垃圾收運設施的建設。
隨著一批中轉站和環衛停車場的建成,環衛工作也將得到大發展。大中型轉運站建成后,其服務覆蓋范圍內的現狀小型垃圾轉運站可根據實際情況改建為環衛工具房、環衛驛站等環衛設施,優化收運設施布局,既滿足大規模遠距離運輸的需求,又符合循環經濟及環保理念,還有利于環衛收運系統的長遠發展。
可以預測,到2035年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能力繼續加強,分類收運系統實現現代化,優化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鄉環境,城市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
將關停一批居住區內投訴多的垃圾站
作為實際管理人口超2200萬的超大城市,廣州市生活垃圾日均產生量超3萬噸。為就近壓縮轉運,中心城區轉運站難免建在居民生活區附近。垃圾運輸車輛在路邊吊裝作業,交通堵塞、臭氣噪聲擾民等問題難以避免。大部分市民表示理解,也有市民選擇投訴。
推進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建設,緩解全市各區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的壓力,同時將取消和拆除路邊大量的生活垃圾收集站(點),城市主次干道和大街小巷環境將變得更加干凈整潔、更加美觀有序。
隨著一批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建成,一方面將減少垃圾運輸車輛在路邊吊裝作業引發交通堵塞、臭氣噪聲擾民問題發生;另一方面關停一批位于居住區內轉運能力弱、群眾投訴多的垃圾轉運站,從根本上改善市民群眾的居住環境。
然而,因為垃圾分類設施的特殊性,選址問題在全國各地偶發“鄰避”事件。按照此次規劃,在改善環境的同時,也減少鄰避效應問題發生,按高標準建設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如采用地下密閉式(地面恢復公園綠地)、負壓除臭等環保綜合措施,并采用錯峰運行模式,因垃圾收運導致的交通堵塞和鄰避問題將極大減少。
在垃圾轉運站及環衛停車場建設形式方面,采用集約節約用地的建設方式,可建成地下式或地上地下一體式。當采用地下式時,宜與公園綠地統籌考慮,地面恢復公園綠地景觀場地供市民使用。新建或改造的垃圾轉運站堅持高標準建設,嚴格控制環境污染。在投資合理的條件下,優先采用先進成熟的技術設備。
隨著一批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建成,廣州將構建以大中型轉運站為樞紐的新型轉運模式,極大提升廣州市生活垃圾壓縮轉運能力,助力垃圾分類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1—2025年近期建設目標
越秀區
規劃近期建設1座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規模1000噸/日),位于環市中路與解放北路交叉口東北側,建筑形式采用地下式,建成后地面恢復為開放式的公園綠地。
海珠區
規劃近期新建1座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規模1500噸/日),與環衛停車場(停車面積 2.5萬平方米)合建,位于海珠東部,宜地上地下一體考慮。
荔灣區
規劃近期新建1座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規模800噸/日),與環衛停車場(停車面積 0.4萬平方米)合建,位于鶴洞大橋與芳村大道東交界東南角。
天河區
規劃近期建設1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規模180噸/日),位于金融城東區;1座環衛停車場(停車面積2萬平方米),位于吉山蟾蜍石。
白云區
規劃近期新建1座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規模550噸/日),與環衛停車場(停車面積1 萬平方米)合建,位于江高鎮;于嘉禾望崗地區建設1座地下式環衛停車場。
黃埔區
規劃近期新建1座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規模1000噸/日),與環衛停車場(停車面積 3.5萬平方米)合建,位于東勤路餐廚垃圾處理廠南側。
花都區
規劃近期建設3座轉運站:1座大型I 類生活垃圾轉運站(規模1000噸/日)、2座大型Ⅱ類生活垃圾轉運站(近期規模均300噸/日),分別位于獅嶺鎮、花山鎮和花東鎮。
番禺區
規劃近期建設1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規模300噸/日),位于大學城南五路與南沙港快速路交叉口東側,結合0.8萬平方米環衛停車場建設。
南沙區
規劃近期建設1座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規模為590噸/日)及3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規模為250噸/日、240噸/日、210噸/日),分別位于大崗鎮、欖核鎮、東涌鎮、南沙街。
從化區
規劃1座中型轉運站,位于城郊街道和江浦街道交界處,納入近期建設規劃,規模為300 噸/日。
增城區
規劃近期建設1座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近期規模250噸/日),位于石灘鎮沙頭村。
來源:http://www.gz.gov.cn/hdjlpt/yjzj/answer/18286
征求意見時間:2022年3月18日至4月15日。
反饋意見途徑:請發送傳真(020-83639300)或電子郵件(yangaiquan@gz.gov.cn),請注明“《廣州市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暨主城區環衛停車場布局規劃(2020—2035)(征求意見稿)》修改意見”。
特此公告。
【記者】馮艷丹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