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爽人人爽人人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chinese国产hd中国熟女,人妻av无码系列专区欢迎您,使徒行者1谁是卧底谁是黑警,日韩一级无码av免费啪啪片

天天實時:高質量發展·看交通|廣州加速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2023-06-02 21:43:21    來源:奧一新聞    

2022年,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611萬人次,連續三年居全國單體機場第一位;廣州的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6708萬人次,居全國前列;海陸空多種運輸方式銜接高效,旅客聯程運輸發展全國第一……

6月2日上午,“高質量發展·看交通”新聞發布會在廣州舉行,廣州市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牟治平介紹了廣州市交通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資料圖:白云國際機場,南都拍攝

發展動能強,多項全國第一

近年來,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全面推動引領交通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綜合交通樞紐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據牟治平介紹,國際航空樞紐方面,白云國際機場連續三年獲評“全球機場服務質量滿意度第一”“中國最佳機場”。2022年,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611萬人次,連續三年居全國單體機場第一位;今年1-4月國內航班起降架次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完成旅客吞吐量1882萬人次,同比增長106%,客流量繼續保持全國機場首位。

國際航運樞紐方面,廣州港已建成20個集裝箱深水泊位,廣州港出海航道可滿足10萬噸級集裝箱船與15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2022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6.5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486萬標箱,分別位居全球第五、六位;今年1-4月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4.8%、3.0%。

世界級鐵路樞紐方面,將形成“五主四輔”鐵路客運樞紐布局,對外通達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城市群等。2022年,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6708萬人次,居全國前列;今年1-4月發送旅客3953萬人次,同比增長79.0%;廣州南站高鐵班次、客流量均居全國第一;廣州地鐵通車里程621公里,位居全國第三。

資料圖:廣州港南沙港區。南都拍攝

發展質效高,旅客聯程運輸發展全國第一

“廣州的海陸空多種運輸方式銜接高效,旅客聯程運輸發展全國第一。”牟治平表示,白云國際機場已接入廣清、新白廣2條城際和1條地鐵,初步形成高效便捷的空鐵聯運體系。

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投入運行,廣州港裝卸效率位列全球大型集裝箱港口首位。南沙港與廣州國際港、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等實現聯運,1-4月海鐵聯運同比增長128%,開行中歐班列同比增長91%。

廣州地鐵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地鐵+城際”一體化運作。廣州綠色出行比例達78%,居全國超大城市第一。

發展后勁足,樞紐經濟發展優勢突出

近年來,廣州市的交通樞紐區位優勢不斷躍升為樞紐經濟發展優勢。牟治平表示,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等重大平臺穩步發展,航空維修、航空物流、臨空現代商貿服務業等產業集聚發展。以南沙港區、黃埔港區為主要承載區發展臨港經濟,已形成智能與新能源汽車、航運物流、新材料與精細化工、智能與機器人等產業集聚發展態勢。以廣州國際港、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為主體的經濟產業園正加速形成。

資料圖:2023年5月20日,廣東省廣州市新塘高鐵站改造施工緊張進行中。南都拍攝

加速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接下來,廣州將要如何繼續推動交通高質量建設發展呢?

牟治平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錨定建設暢通全市、貫通全省、聯通全國、融通全球的現代交通網絡目標,圍繞樞紐能級、樞紐融合、樞紐經濟三個方面進一步提升我市綜合交通樞紐的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

一是持續提升樞紐能級。按機場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年貨郵吞吐量380萬噸的設計容量,推進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加快南沙國際通用碼頭建設,推進南沙港區五期及配套20萬噸級航道工程規劃建設,提升港口的綜合通過能力。實施鐵路樞紐能級提升工程,力爭9月底建成開通廣汕高鐵、年內開通白云站,推進廣湛高鐵、深江鐵路建設,盡快開工建設廣州站至廣州南站聯絡線等項目。持續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年內開通5號線東延線、7號線二期等線路,預計運營里程突破650公里。

二是積極強化樞紐融合。以一體化高效換乘理念打造空鐵聯運體系,推進T3交通樞紐軌道交通預留工程建設,構建以機場為中心的一體化集疏運體系。吸引國際班輪公司繼續在南沙港新增航線和運力,充分利用南沙港鐵路運能,打造以南沙港區為樞紐的集裝箱海鐵聯運國際中轉通道。推進廣佛西環、南珠中城際、佛穗莞城際等項目落地實施,加速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進一步提升廣州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是大力發展樞紐經濟。以白云機場為核心,加快編制廣州北部增長極產業發展規劃,發展航空維修、航空物流、跨境電商、生物醫藥等臨空產業,培育壯大臨空產業集群。發揮南沙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等資源優勢,吸引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與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臨港集聚。加快廣州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建設,圍繞軌道交通配套和機電設備、關鍵部件新材料等領域,推動一批企業入園集聚發展,打造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積極推動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建設,通過發展產業物流、跨境電商物流、供應鏈物流等支撐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集群集聚。

采寫:奧一新聞 盧若情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