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練習舞蹈動作引發脊髓損傷、雙下肢癱瘓的湖南8歲女童小安琪(化名)經過兩年的康復治療,重新站立起來。這一消息經國內多家媒體報道后,引發不少家長的關注。
受傷時不到六歲的安琪,當時正在家里練功,先后做了橫叉、豎叉、“搖搖船”和倒立等四個動作,隨后覺得“腳很疼,麻麻的”,進而雙腳不聽使喚,最終發生雙下肢癱瘓。
為了塑造優美體態、培養孩子專注、堅持的品格,許多家長都愿意送孩子學舞。然而,在醫生的眼里, “搖搖船”、“蹺蹺板”、下腰……這些常見的舞蹈動作,也會給孩子帶來致傷致殘風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聽說過不少這樣的病例,也親自診治過多例病人,有的能夠恢復運動能力,有的則終身癱瘓。”首屆“實力中青年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顯微外科醫學部副主任、脊柱外科副主任、脊柱側彎研究中心主任蘇培強教授以自己年輕時的練舞經歷和治療病人的經驗提醒家長,讓孩子學舞蹈一定要量力而為,練習時循序漸進,重視科學防傷。
這種動作可傷脊髓
“我讀書時是中山醫科大學健美操隊的隊長。我的體會是練舞如果缺乏規范的指導和保護,沒有充分熱身,或者不顧自己的身體條件和狀態,急于求成,就容易受傷。例如橫叉開度超過180度,需要特別小心循序漸進地打開身體,不能猛發力,否則會造成肌肉拉傷。”蘇培強指出,相對肌肉拉傷、韌帶傷而言,練下腰等“腰背功”時受傷,后果更為嚴重。
幾年前,廣東某市一間兒童舞蹈培訓中心內,7歲女孩妮妮(化名)在練習下腰動作后突然雙腿無力,癱倒在地。舞蹈老師及妮妮父母果斷驅車將她送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療。
“這個孩子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她送醫十分及時,而且采用了正確的搬運方式,沒有造成‘二次傷害’加重病情。盡管出現了急性脊髓損傷,但病情不重,沒有達到手術指征。經過十天的藥物治療和精心護理,孩子恢復了行走能力,我們醫生護士都覺得她太幸運了!”蘇培強說,妮妮傷在中上胸椎,這也是練習下腰動作最容易受損的部位。
人體脊椎分為頸椎、胸椎和腰椎。作為連接腦組織和周圍神經的聯絡通路,脊髓正“藏”在脊椎椎管內,往上連接腦干組織,散發出的神經支配四肢和軀干,包括感覺、運動和反射。
脊髓猶如豆腐般脆弱易碎。當脊椎突然猛烈地過度彎曲、受力時,即使外面的椎管沒有骨折,受其保護的脊髓也會發生缺血、水腫、出血、壞死,輕者可能出現神經支配區的疼痛、麻木,以及肌肉力量減弱等癥狀,重者則導致損傷節段以下的肢體發生癱瘓以及大小便失禁等障礙。
防傷要重視三點
孩子學舞,如何預防頸胸椎的脊髓損傷?
蘇培強建議,家長要注意三件事:
第一,選擇有資質的舞蹈培訓機構和有經驗的指導老師,科學訓練、正確指導和及時保護缺一不可;
第二,充分熱身,再做訓練。可適當做下肢熱身,有利于肌肉伸展,例如慢跑、踢腿等,在開始練習一些高難度動作和受傷風險高的動作之前,務必認真地循序漸進地進行充分熱身;
第三,孩子如果疲勞、不舒服或生病,不要強行參加訓練。孩子身心狀態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時,對身體姿態的控制力會隨之減弱,不利于準確地完成動作。
除此以外,蘇培強指出,還有一件事,家長一定要叮囑孩子。
“我們發現容易受傷的孩子往往比較聽話,訓練時自我要求高,有可能已經因練習動作感到不舒服,也不敢或不好意思告訴老師。”蘇培強指出,以妮妮為例,受傷前她已經感到不舒服,本應該進行休息和調整,但練舞用功上進的她依舊堅持練習。
蘇培強提醒,家長應叮囑孩子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訓練不要急于求成,追求完美。“練舞需要天賦,受先天身體條件的影響,有的人就是做不到一些高難度動作,或者動作做得不夠漂亮。這種情況下不必勉強為之。”他建議,家長要提醒孩子如果練習某個動作時感到身體不適,要敢于跟老師反映,及時喊停,而不要默默忍受疼痛。
萬一受傷,別犯這個錯
蘇培強表示,萬一練習中不幸發生胸腰背的劇烈疼痛,甚至雙腿無力,要警惕脊髓損傷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需馬上平躺,不要自行移動或被人搬動,防止發生“二次損傷”。
他強調,一定要及時撥打120,經專業人員評估后立即就醫。脊髓損傷急性期要盡快就醫,根據病情進行手術、藥物等治療,盡最大限度減輕脊髓受損程度,改善運動等功能。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實習生李若南、石哲林 通訊員梁嘉韻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