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很多人會覺得渾身乏力、多汗,或是發現自己吃得不多,小肚腩卻越來越大,身上還不時出現濕疹。其實,這可能是濕氣在作怪。什么是濕氣?它對人體又有何影響?
暑天過于疲憊
或是濕氣太重
張先生今年33歲,平時工作認真的他忽然感覺非常疲憊,早上很難起床。他以為自己是缺少睡眠、工作壓力過大所致,就沒放到心上。但天氣漸熱,他越來越不舒服,頭暈乏力、口干口苦,還出現了腹瀉等癥狀,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到醫院就診后,被醫生診斷為濕氣過重。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時明偉介紹,濕氣可理解為體內多余的、不能正常代謝的水分。濕有外濕、內濕之分。外濕即潮濕環境中感受的濕邪而導致病證,一般是長期的氣候潮濕或居住陰暗潮濕的房子等,使濕邪侵襲人體,以肢體困重、酸痛為主,也見皮膚濕疹、瘙癢。內濕多由于脾失健運、過食油膩之品、嗜酒飲冷或思慮多而運動少,損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液不能正常運轉,積而成濕。濕濁內生,以脘腹痞脹、惡心、納呆等癥狀為主。
時明偉介紹,夏季炎熱多雨,氤氳熏蒸,潮濕充斥,此時濕氣最易侵襲人體而成暑濕。且空調的普遍使用讓體內汗液不易排出,瘀滯體內,使濕氣加重。
濕邪為六淫之一,易損傷人體陽氣,阻滯人體氣機。濕氣重可使人體產生許多不適癥狀,如身體困倦、四肢沉重、食欲減退、皮膚起疹、大便黏膩不爽、舌苔黃中帶膩等。濕邪還會與他邪共同致病,如濕郁易化熱,漸成濕熱;還可與風邪、暑邪合并為病,如風濕證、暑濕證等。
想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濕氣過重,時明偉建議,可在如廁后看大便是否黏膩,即粘在馬桶壁上是否能沖干凈。此外,平時吃飯并不多,小肚腩卻越來越大,身上還不時出現濕疹,也是濕氣重的表現。
專家支招
內外兼修祛濕氣
時明偉表示,祛除濕氣可以從內、外兩個層面入手。
在“外”注意避免久處陰暗潮濕環境,需多通風、曬太陽;不大量食用生冷、油膩食物,尤忌暴飲暴食,宜多清淡、易消化飲食;不宜久坐久臥,宜多運動,一動而陽氣升,陽可化濕,運動后出汗,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
在“內”做好以下四點:多吃健脾利尿的食物。如莧菜、扁豆、苡仁、冬瓜、綠豆、西瓜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等作用;扁豆有補脾益氣、消暑化濕、利水消腫等功效。苡仁則能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另外,冬瓜和西瓜性寒味甘,是清熱生津的食物,濕熱天氣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較好的利尿作用。
按揉穴位以健脾祛濕。
如按摩腘窩、腘橫紋中點的委中穴,有助于疏通膀胱經、祛濕排毒,方法是將手掌搓熱,來回搓擦兩側腘窩,間斷按壓穴位,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度。也可以按揉小腿內側的陰陵泉穴、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的足太陰脾經穴位,可健脾、益氣、化濕,方法是用拇指指腹按揉,以局部酸脹為度。
熱水泡腳。水溫以40℃左右為宜,水量漫過腿肚,時間以感覺額頭出汗、后背發潮為度。
艾灸。艾灸神闕、關元、命門等穴,可溫腎健脾、助陽化濕。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