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該局從空間規劃角度,探索產業鏈群對于城市的支撐與需求,2019-2021年累計供應工礦倉儲用地超過2000公頃;與此同時,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市工信局的指導下,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作為技術支撐單位,緊跟廣州市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構建“萬千百”億級產業鏈群戰略行動,全力支持開展廣州市21條產業鏈系列研究,為廣州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貢獻“規劃力量”。
3年累計供應工礦倉儲用地超過2000公頃
(資料圖片)
2021年6月,《廣州市構建“鏈長制”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印發,確定8個萬億級、13個千億級共21個重點產業鏈群。2022年10月,廣州成為我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響應廣州市委市政府鏈長制工作部署,從制定計劃、開展研究、空間保障三個維度支持廣州市產業高質量發展,聯合市住建局印發《廣州市構建“鏈長制”推動建筑業和規劃設計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從搭建產業園區、建設協同平臺、人才保障、創新行動等方面促進建筑業和規劃設計產業高質量發展。
從空間規劃角度,探索產業鏈群對于城市的支撐與需求,2019-2021年累計供應工礦倉儲用地超過2000公頃,占全市土地供應總量25%,為廣州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用地空間支持。
21條產業鏈“鏈長制”規劃研究
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市工信局的指導下,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以支持廣州市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啟動“鏈長制”系列研究工作,構建起“識鏈-融鏈-延鏈”的研究框架。通過“螞蟻視角”,深度調研廣州產業生態集群,目前已對21條產業鏈的210余家鏈主企業展開了372次訪談(進行中),結合田野調查深入探索廣州產業鏈群的發展現狀與需求。借力多源數據的“老鷹視角”,靈活運用新型時空大數據、統計數據、調研數據等展開聯動分析,摸索各個產業鏈群發展的時空特征與變化趨勢,為落實廣州市產業空間高質量治理提供決策支持。
資料圖,廣州國際生物島
以生物醫藥產業鏈為例,廣州在醫學檢測、現代中藥、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等細分產業領域全國領先,生物醫藥基礎科研實力雄厚,目前已形成圍繞國際生物島、廣州科學城、中新知識城等園區集聚發展的產業鏈空間格局。然而,目前仍存在研發資金長期性不足、人才規模不足、供地體系精準性不足等發展問題,醫藥制造業規模能級仍有待提升、生物醫藥前沿科研成果轉化有待加強、高附加值醫藥物流有待發展。結合國內外先進城市的案例分析,研究提出聚集企業-人才-資本-信息-交通等要素,實現產業鏈各環節在時空上高效整合,以高級別管理機構、高效的政策及稅收優惠,高度放大知識溢出效應。進一步,制定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全生命周期產業用地保障、強化高速交通網絡對產業運作的支撐的空間支持策略。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通訊員 穗規資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