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十四五”時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繼續推進美麗廣州建設的關鍵期。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了《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該規劃是我市“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之一,明確了未來五年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是指導全市開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戰略性、綱領性文件。
(資料圖)
《規劃》提出,努力探索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生態環境治理新路子,在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建成美麗中國樣本城市,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在全省實現總定位總目標中勇當排頭兵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晨曦中的白云山
目標:建設美麗廣州 建成美麗中國樣本城市
美麗廣州究竟是什么模樣呢?
《規劃》緊緊圍繞建設美麗廣州這一總體目標,提出到202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深入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系統安全性穩定性顯著增強,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重點領域改革和制度創新取得重要進展,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美麗廣州,建成美麗中國樣本城市。
展望2035年,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廣州更有魅力,云山珠水、吉祥花城之美驚艷世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顯著增強,環境空氣質量根本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國土空間格局,山水林田湖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體恢復,基本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健全高效,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亮點一:力爭“十四五”期間完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
《規劃》抓住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注重源頭治理,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引領,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用地結構調整,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引領國際一流美麗灣區建設,加強區域生態環保合作,推動建立粵港澳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合作機制,加快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東廣清接合片區,加強廣佛、廣清等跨界河流保護和污染整治聯動。開展入海河流綜合整治,推進濱海碧道建設,提升親海品質。共同維育“三面環山、三江匯流、山海交接”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山、江、田、灣的區域山水大格局。
《規劃》還提出,有序推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區創建。編制發布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建設規劃綱要。按照副省級城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工作方案的要求推進相關工作,力爭“十四五”期間完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的創建。
廣州天晴氣朗
亮點二:有效遏制臭氧污染 建設空氣常新美麗廣州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規劃》的一大重點內容,《規劃》提出,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區域協調、城鄉統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統籌、減污降碳協同。
《規劃》提出,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制定實施廣州市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分領域分行業推動碳達峰工作,制定實施各重點領域碳減排工作方案。推動綠色電力發展,大力發展太陽能、天然氣、氫能等低碳能源。推廣近零碳排放區首批示范工程項目經驗,創建一批低碳示范項目、園區。推動將溫室氣體管控制度納入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推動中長期碳排放路徑與空氣質量協同關系評估。對火電、鋼鐵、石化等重點工業行業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工程。實施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精準提升森林質量,著力增加森林碳匯。
在提升空氣質量方面,《規劃》提出,以持續提升環境空氣質量為核心,以協同防控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為重點,以移動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重點污染點源治理為主要著力點,推進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精細化管理,有效遏制臭氧濃度增長趨勢,讓藍天白云成為常態,建設空氣常新美麗廣州。
廣州迷人的晚霞
亮點三:打造世界級精品珠江 構建四大美麗河湖新格局
廣州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如何持續改善水環境?《規劃》提出,以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三水統籌”、“陸海統籌”、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兩手發力,構建生態優美、韌性安全的河湖體系,打造世界級精品珠江和江河安瀾、秀水長清的廣東萬里碧道廣州樣板,建設綠水長流美麗廣州。
依托山、水、城、田、海的空間格局,遵循江、河、湖、庫水系本底特征,構建流溪河涵養區、三角洲河網區、東江干支流區、濱海濕地區四大美麗河湖新格局。
推進流溪河涵養區三水共涵養。以層巒疊嶂、茂密森林為綠壁,以流溪河水庫、黃龍帶水庫兩大水庫為明鏡,以保護本地特色物種、建設碧道和生態廊道為措施,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共涵養,構建山水相融、水清岸綠的流溪河水生態花園。
推進三角洲河網區湖城相擁。建設都市碧道,形成中心城區的綠色臂膀;整治中心城區河涌,形成白云湖、海珠湖兩大雨洪調蓄湖的清澈臂膀,構建湖城相擁、水網相通的三角洲南國水鄉。
推進東江干支流區水陸空連通。暢通魚類洄游通道,連通增江干流,形成水上連通;以增江、東江北干流、虎門水道串聯荔湖、增江畫廊等建設碧道,形成陸上連通;開展濕地環境修復,保護水鳥棲息地,形成空中連通,構建白鷺翱翔、魚翔淺底的生態畫卷。
推進濱海濕地區生態保育。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濱海河道岸線,修復和提升南沙濕地、蕉門濕地濱海海岸帶,保護與修復濱海紅樹林濕地等自然空間,建設親水平臺和近自然生態水岸景觀,構建潮灘聽浪、綠樹綴白鷗的美好畫面。
市民在東濠涌邊休憩
亮點四: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環境治理 建設美麗鄉村
在改善土壤和農村環境方面,《規劃》提出,以保障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安全為目標,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控結合,協同推進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以鄉村振興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環境治理,建設美麗鄉村,當好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和表率。
持續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安全利用。嚴格保護優先保護類農用地,以優先保護類農用地集中區為重點,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確保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強化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加強廣州市關閉搬遷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分級與再開發利用管理。持續開展地塊調查評估和風險評估。鼓勵列入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的地塊提前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規劃》同時要求,深化農業農村環境治理,推進美麗鄉村創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鄉村地區田、林、水、筑、點、路、園七大風貌控制要素的空間品質。推進鄉村綠化美化亮化行動,實施“一路、一園、一林”綠化工程。到2025年,實現市級美麗鄉村全覆蓋。支持從化區建設全國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穗環宣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