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謝謝,謝謝檢察官,這筆救助金真是我們的‘救命錢’!”“三.八”婦女節前夕,徐大姐收到司法救助金后即撥通了蘇州市相城區檢察院的接訪電話,還未及問人說事,就忙不迭表達感謝。
(資料圖)
環衛女工車禍致殘
2022年8月9日一大清早,徐大姐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自己負責的道路上清掃馬路。突然,一輛逆向行駛的電動車撞向正埋頭掃地的徐大姐,她躲閃不及被撞倒在地。經搶救,徐大姐雖然保住了性命,但脊椎嚴重受傷,經鑒定構成十級殘疾。
受傷后,徐大姐多次聯系肇事車主,但肇事車主是剛來蘇不久的外來務工人員,收入微薄,且肇事車輛為電動自行車,未購買車輛保險,因此肇事方未對徐大姐作出任何賠償。
徐大姐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平時依靠每月三千元左右的工資維持生活。丈夫剛經過手術,臥床在家,兩個女兒均存在精神殘疾,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據。
這場意外讓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徐大姐覺得自己因為車禍致殘,理應獲得賠償,但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維權。經過多方打聽,徐大姐來到了相城區法律援助中心。相城區司法局的工作人員聽完徐大姐的辛酸經歷后,立即依托檢察司法協作平臺,聯系了值守檢察官。
雙管齊下惠民暖心
通過“檢察司法協作平臺”,依據協作相關規定,相城區法律援助中心將徐大姐的訴求移送到了相城區檢察院民事檢察部門。檢察官立即啟動“支持起訴+司法救助”全流程辦案模式。
經過仔細審查,檢察官劉鳳琪認為,該案中,肇事車輛違反道路交通法規逆向行駛,致使行人受到人身損害,被侵權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3年2月10日,該院依法向相城區法院發出支持起訴書,支持徐大姐依法提起民事訴訟維護合法權益。目前,該案正在法院審理過程中。
與此同時,檢察官通過“檢察官進網格”機制聯系到了徐大姐家所在社區, 3月2日下午,該院控申部門檢察官陳慧聯合民事檢察部門檢察官劉鳳琪一起來到該社區,向社區工作人員面對面了解了徐大姐一家的情況,并實地走訪了徐大姐一家。
走訪中,檢察官了解到,今年58歲的徐大姐是失地農民,屬于超齡務工人員。該起事故導致的損傷無法辦理工傷。在事故發生后,徐大姐擔心長期請假會被環衛站辭退,在腰傷尚未痊愈的情況下就繼續去工作。她希望在檢察機關的支持下能夠拿到賠償金渡過難關。
經過審查核實,根據徐大姐家的實際情況,檢察官在辦案過程中主動宣傳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幫助徐大姐申請到了1萬元的國家司法救助金。
司法協作實現優勢互補
“如果說以往我們的合作是點對點的,那么現在我們的合作是點面結合、規范化、系統化的,全方位加快構建基層治理‘大調解’工作格局。”陳慧介紹。
陳慧口中的“合作”指的是“1+11”檢察司法協作平臺及協作站的全面設立。相城區檢察院與區司法局聯合簽署框架協議,共同搭建全省首家“檢察司法協作平臺”,并在轄區11家司法所同步設立“檢察司法協作站”。雙方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行政爭議實質化解、檢察聽證等方面強化協作配合并建立了相關工作機制。
根據協議內容,應加強老年人、婦女等特殊民事主體權益保護,建立“法律援助+民事支持起訴”協作機制。徐大姐的案例正是檢察司法協作維護困難群體合法權益的生動詮釋。
此外,該案辦理時,檢察官打破部門間壁壘,實現了支持起訴和司法救助的無縫銜接,運用全流程辦案模式積極將民事案件中的特困當事人同樣納入檢察司法救助范疇。
“下一步,相城區檢察院將更好依托新建的檢察司法協作平臺與遍布相城各基層板塊的協作站,立足檢察職能,延伸服務觸角,加大司法救助,與司法行政機關及其他有關部門一道,全心全意依法保障好困難婦女、一老一幼、殘障人士及農民工等困難、特殊群體合法權益。”相城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岑表示。
通訊員 王金艷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陶善工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