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20噸級航天器
上演“分量最重”的太空之吻
對接完成后3位航天員順利進入實驗艙
為何初始速度很快,但最后關頭又很慢?
為何用時約13小時,幾乎比平時多一倍?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今年還有幾次發射?
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問天實驗艙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7月25日3時13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13小時。這是我國兩個20噸級航天器首次在軌實現交會對接,也是空間站有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首次進行空間交會對接。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于7月25日10時03分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艙門,順利進入問天實驗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后續將按計劃開展組合體姿態融合控制、小機械臂爬行和大小臂組合測試等在軌工作,并利用問天艙氣閘艙和小機械臂進行航天員出艙活動。
不容易
相隔上萬公里要能找得到對得準
問天實驗艙發射成功后,要與天和核心艙進行交會對接,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讓兩個飛行器在彼此距離相隔上萬公里的太空能互相找到,還要能夠對得準。
據介紹,問天實驗艙要與空間站核心艙進行交會對接,就必須得在同一時間到達同一軌道上的相同位置。據了解,問天實驗艙與長征五B火箭分離后,進行了6次變軌,來到與天和核心艙相距52公里的位置上。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技術實驗分系統主任設計師李喆表示,“問天”實驗艙從52公里一直到與“天和”核心艙發生接觸,這一階段都是靠天上的計算機來控制它的軌道,還有飛行姿態的控制機構,來使兩個航天器之間的相對距離要不斷減小。
在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交會之前,它們之間的相對速度非常快,達到每秒幾公里,這是要讓實驗艙盡快追上核心艙,而在兩艙對接的最后關頭,它們的相對速度將會降到每秒0.1米,很慢很輕。而對接時就好比是萬里穿針,精度要求非常高。
不著急
這次交會對接用時差不多13個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交會對接用時差不多是13個小時,而以往無論是“神舟”載人飛船,還是“天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天和”核心艙的時間大約都是6.5個小時,也就是說“問天”實驗艙用時幾乎比平時多了一倍,這是為什么呢?
有專家表示,其實道理很簡單,“神舟”載人飛船發射重量差不多是7.8噸,而“天舟”貨運飛船的發射重量也只有13.5噸,它們好像是小汽車和小貨車,而“問天”實驗艙加上攜帶的燃料,發射重量達到23噸,相當于大貨車,相比小汽車和小貨車來說,行駛速度要慢些,剎車和制動過程也要漫長一些。
而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交會對接首席專家解永春解釋,“問天”是第一個實驗艙入軌,比如說一些機械臂、轉位機構,在入軌之后都要進行測試,所以它入軌到對接的時間會比原來的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時間要長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離軌期間,曾經測試過一次3.5小時的快速對接,這意味著我國飛船對接空間站的速度,達到了俄羅斯的水平,估計在后續的任務中,會繼續進行測試并最終實用化。當然,對于“問天”、“夢天”這樣大噸位的實驗艙,對接過程還是以穩妥為主,時間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不簡單
問天2個月后還要在太空中實施轉位
問天實驗艙由工作艙、氣閘艙、資源艙構成,主要任務是支持密封艙內應用和艙外試驗,存放航天員消耗品、空間站備品備件和補給貨物。
其試驗設施位于工作艙,在工作艙內總共有22個實驗柜,在夢天實驗艙內則共有30個實驗柜,此外,整個實驗艙外還有30個暴露載荷接口,并且還預留1個擴展平臺接口和1個載荷掛點接口,提供了充裕的科學實驗資源。
有消息稱,整個國際空間站以更大的體型和更多的艙段,只安裝了31個試驗機柜。如果加上二期工程,我們空間站的試驗機柜將遠遠超過國際空間站,擁有更高的水準。
接下來,在軌2個月后,問天實驗艙將實施轉位,與天和核心艙形成“L”構型,靜待夢天實驗艙的到來。
按照計劃,今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還將執行3次發射任務,發射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空間站三艙“T”字基本構型,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隨后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將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在軌輪換,并駐留6個月。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