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家長抱著孩子急匆匆跑進西北婦兒醫院兒科急診搶救室,大喊:“醫生,快、快,我家孩子把高錳酸鉀片吃了,怎么辦?”
根據查體,當時患兒牙齒、舌頭,口腔黏膜呈棕黑色,兒科急診醫護人員立即予維生素C溶液洗胃、外涂維生素C保護口腔黏膜,建立靜脈通路,藥物治療等一系列緊急處理后轉入PICU進行后續搶救治療。
在大家的努力下,患兒情況基本穩定,醫生進一步了解病史時得知,原來是家長用高錳酸鉀片來外洗皮膚,但沒放置好,患兒看著紫紅色的以為是糖就偷吃了,幸虧家長及時發現送入醫院,經過醫護的搶救,孩子現已經好轉出院。
“誤服藥物”是十分常見的一種意外傷害,2017年發布的《兒童用藥安全現狀報告》顯示,兒童誤服事件中,誤服藥物中毒占40%以上,其中81.4%兒童藥物中毒的原因為兒童自己誤服。
孩子年幼無知,好奇心強,遇到五顏六色的東西,都想嘗嘗,家長們稍不留神就會發生意外。
如何預防孩子亂吃藥品?如果不小心偷吃,該怎么處理?
兒科醫生建議:
家長要管理好藥品,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其次是正確儲存,放置在專用藥箱,并上鎖,避免孩子接觸;家長服藥后及時歸位。
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藥。孩子3歲以前有著非常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家長在孩子面前吃藥,他們容易模仿家長一樣吃藥。
不要哄騙孩子“藥是糖”。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藥物,必須在家長監護下才可服用;吃所有東西前必須經過家長的同意。
萬一孩子誤服藥物,首先要弄清楚誤服了什么藥或毒物、劑量多少、什么時間吃的,如果不知道就帶著藥品及孩子嘔吐物及時前往醫院。
立即清除藥物,查看殘留物,如果嘴里有殘留藥物,立即清除;如果已經吞下,根據孩子情況進行催吐并及時就醫。催吐適用于誤服普通藥物、年齡較大、神志清醒和合作的患兒,最佳時間是服藥后4~6小時內進行。可用手指、勺子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嘔吐。通過嘔吐,能清除全部或部分藥物。對于年齡較小的患兒建議盡快就醫,由于兒童嘔吐反射自我保護能力差,催吐易導致誤吸以及胃食管穿孔,催吐應慎重。
洗胃導泄等須在醫生專業指導下完成。
導瀉:口服或者由胃管灌入瀉藥,常用瀉藥有硫酸鈉或者硫酸鎂,須在醫生專業指導下完成。
常見藥物常見緊急處理方法:
毒性小:維生素片、感冒藥、鈣片等,若劑量小,多喝水以促進藥物稀釋和排出,密切觀察患兒狀態。
毒性大:安眠藥、抗精神藥、避孕藥等,立即催吐,再喝大量清水或牛奶反復嘔吐洗胃,并盡快就醫。
腐蝕性強:酸性藥物,禁止催吐,立即服用一些弱堿性液體,如肥皂水、牛奶、蛋清等,盡快就醫。
強堿性藥物,禁止催吐,立即服用一些弱酸性液體,如食醋、檸檬水等,盡快就醫。
泡騰片,禁止喝水,否則產生大量氣體,可導致窒息,應盡快就醫。
醫生提示,凡誤服藥物或中毒者,現場急救后,皆應立即送往醫院,由專業醫生評估給予進一步的對癥處理。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