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不到,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便救護了17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目前,正值猛禽幼鳥出巢試飛期,試飛難免失敗,墜地便需救護。
近段時間以來,救護站也救護了斑頭鵂鹠、縱紋腹小鸮、游隼等多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越來越多的猛禽被救護,也反映了鄭州市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市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增強。業內專家分析說,由此可見,鄭州市區生物多樣性變得越來越豐富。
【救護】半個月救護了17只紅隼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5月底以來,紅隼成為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的“熟面孔”。從5月31日開始,幾乎每天都會有得到救護的紅隼,暫時棲身于救護站,進行消毒、治療,等待時機放飛藍天。
“6月10日那天,我們便救護了6只紅隼。”救護站站長董朝偉說,從5月31日開始,一直到6月13日,幾乎每天都會救護到紅隼,數量已經達到了17只。和去年同期相比,數量明顯增加。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了解到,被救護的17只紅隼,全部是幼鳥。對此,董朝偉說,現階段正是包括紅隼在內的猛禽的繁殖期,幼鳥出巢試飛,受惡劣天氣或自身飛翔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發生意外,無法返回窩巢之內。
紅隼可不是普通的野生鳥類,它屬于小型猛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對于鄭州地區來說,紅隼是夏候鳥。所謂夏候鳥,是在鄭州地區繁殖的鳥類,如大家所熟悉的夜鷺,以及常見的燕子等,都是在鄭州繁殖后代的候鳥。
【析因】鄭州市區生物多樣性變得豐富多樣為猛禽提供充足食物來源
“隨著鄭州市區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及市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提高,紅隼的數量和前些年相比有了明顯增多。”董朝偉說,紅隼一般棲息于山地和曠野中,多單個或成對活動。這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紅隼開始在城市高樓之上定居。
對此,河南省鳥類學會理事長、鄭州師范學院生物學教授李長看說,這說明了鄭州市區能夠養活紅隼,生態鏈更加完善,為紅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董朝偉也說,唯有鄭州市區的生物多樣性變好了,紅隼才可能選擇在這里繁殖生活。
不僅是鄭州市區,鄭州段的黃河灘區,今年以來猛禽的數量也高于去年。比如,生活在中國和俄羅斯邊界一帶的紅腳隼(又稱阿穆爾隼),今年就有不少停留在了鄭州。李長看說,根據他的觀測,大約有60只紅腳隼在鄭州繁殖生活,而不是繼續向北遷徙,可見鄭州地區也較為適合它們生存,只不過常年來說人為干擾太多了。
不過,鄭州市區的紅隼,不算罕見,也不算普遍,李長看建議廣大市民理性對待之,保持一顆平常心。一方面,盡量不要對紅隼等猛禽過度關注,以免對它造成不必要的干擾,另一方面,遇到試飛失敗的猛禽幼鳥,如果沒有明顯傷情,盡量選擇原址放生、親情救護。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