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通知,印發河北省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建設運行服務規范(試行)。
什么是社區日間照料機構?
社區日間照料機構,是依托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或場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日間照料服務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包括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點)等。
分為兩種類型
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及服務專業程度,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分為日??醋o型和專業照護型。
日??醋o型指主要為老年人提供休息、陪伴、社交、助餐、文教、娛樂等一般性日常生活看護服務的機構;
專業照護型指主要為失能、失智、高齡、殘疾等生活自理困難的老年人,由養老護理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等提供專業化照護服務的機構。
設置這些功能區域
社區日間照料設施應結合服務內容,按照《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JGJ450-2018)等要求,設置以下功能區域:
(一)生活服務區域。用于為老年人提供日間休息、做飯用餐等方面服務,包括休息室、廚房、餐廳等。其中,每間休息室以容納4~6人為宜,使用面積不應小于4平方米/人。提供助浴服務的,應設置洗浴間。
社區日間照料設施的全日托養照料單元,一般設置不超過10張床位。其中,每間居室應按不小于6平方米/床確定使用面積。單人間居室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0平方米,雙人間居室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6平方米。護理型床位的多人間居室,床位數不應大于6床;非護理型床位的多人間居室,床位數不應大于4床。床與床之間應有為保護個人隱私進行空間分隔的措施。照料單元的單元起居廳應按不小于2平方米/床確定使用面積。
(二)康復醫療區域。用于為老年人提供簡單醫療服務、基本康復訓練及心理慰藉服務。設置醫療用房的,面積不應少于10平方米。
(三)文娛健身區域。用于為老年人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和進行社會交往,應至少設置1個滿足閱覽、書畫、健身等需求的多功能活動空間,總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平方米/床(人)。
(四)管理服務區域。用于機構日常管理、衛生間等后勤服務保障,應設置明顯易找的醒目標識。
設在哪?
社區日間照料設施與居住社區統籌建設、聯動改造,按照服務半徑合理布點,均衡覆蓋城鎮社區,確保應建盡建、應用盡用、應管盡管。老年人口密度較高區域,應增加布點,縮小服務半徑,提高服務可及性。一個街道轄區范圍設置至少一處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一個居委會轄區范圍設置至少一處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嵌入社區的養老機構應設置日間照料服務站。社區日間照料服務應覆蓋本社區的居住小區。
咋服務?
提供這些服務項目
社區日間照料機構根據服務能力,或者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等方式,采用按時段、按次數、按天數等方式,為社區老年人提供下列服務項目:
(一)生活照料。為老年人提供日間休息、助浴、保潔、社區出行、生活輔助等服務。具備條件的可提供早托、晚托等個性化服務。
(二)助餐服務。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配餐送餐服務。具備條件的可開發老年餐菜單和老年營養食譜,為老年人提供不同價位、不同品種的多樣化菜品。
(三)文化娛樂。為老年人提供閱覽、書法、繪畫、棋牌、健身、游戲、手工制作等服務。具備條件的可組織專業人員給予適當指導幫助。
(四)健康指導。由專業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康復、保健等服務。具備條件的可依托周邊鄰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健康體檢、醫療護理等服務。
(五)心理慰藉。由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員為老年人提供情感交流、情緒疏導、心理咨詢、危機干預等服務。
(六)上門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門照護、“喘息服務”等事項。
(七)全日托養。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護理服務。
社區日間照料機構應至少能提供生活照料或助餐服務,且服務項目不少于3項。鼓勵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利用設施場所、閑置時段,拓展適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務項目,提高設施利用效率和受益面。
服務價格應符合什么條件?
老年人接受社區日間照料機構提供社會化服務的,本人或者其贍養人、扶養人應承擔相應費用。
政府舉辦或社會力量使用政府無償提供場所的社區日間照料機構,應堅持保本微利原則,依據服務項目的社會平均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老年人承受能力等因素,自主確定服務價格。交由第三方機構運營的,可綜合考慮服務成本和運營方的可持續性,在政府指導下合理確定服務收費標準。
社會力量采取自建、租賃等方式舉辦的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可根據機構運行狀況與市場需求,自主確定服務價格。
咋運營?
由誰運營管理?
社區日間照料設施可以由具備法人資質的專業機構或街道、社區運營管理。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各種形式提供、參與或者支持養老服務。
鼓勵、支持通過整體租賃、委托管理等方式,將政府建設的社區日間照料設施交由管理規范、服務優良、信譽度高的社會力量運營,雙方簽訂委托協議,定期開展評估,確保服務質量。
服務人員應符合什么條件?
社區日間照料機構應根據服務功能配備行政管理、養老護理、社會工作、醫療康復和必要的應急支持人員,保障老年人安全和服務需求。由街道、社區運營管理的,每個機構至少安排1名專兼職人員負責管理運行。
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業務能力等應符合行業服務管理要求,經過相關技能培訓后上崗。從事醫療、康復、消防等服務的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
提供全日托養服務的社區日間照料機構,養老護理員與收住的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配備比例應不低于1:5,與收住的部分自理老年人配備比例應不低于1:12,與收住的自理老年人配備比例應不低于1:20,管理人員可以兼任。
街道、社區運營的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可采取開發為老服務崗位等方式,解決社區日間照料機構用工需求。社區招用非事業編制養老護理員,應依法與其簽訂勞動合同。
鼓勵慈善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低齡健康老年人開展志愿服務和老年人互助服務。
咋監管?
①登記備案。社會力量運營的社區日間照料機構應當依法辦理登記和機構備案,向當地縣級民政部門提交“符合消防、食品、醫療衛生等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標準并按其要求開展服務活動”的書面承諾,并向社會公開。由街道、社區運營管理的,應當在民政部門備案并提交上述書面承諾,并向社會公開。
②事前指導??h級民政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職責,在社區日間照料機構開業前對其設施建設、服務能力、安全狀況等進行指導,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幫助解決問題。
③事中監督。建立社區日間照料機構服務質量和運行管理情況監督檢查機制。市級民政部門采取單獨檢查或會同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市場監管、消防救援等相關部門聯合檢查等方式,每年對社區日間照料機構重點事項實施專項檢查,檢查結果通報縣級民政部門。縣級民政部門每月實地檢查轄區內社區日間照料機構數量不少于總量的10%,聯合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市場監管、消防救援等相關部門每季度檢查次數不少于1次,檢查結果通報機構所在街道。
④視頻監控。社區日間照料機構應安裝可監控場所全貌和重點位置的視頻探頭。建設統一規范、互聯互通的遠程視頻監控系統,構建省、市、縣三級遠程監督管理網,實時查看機構運行狀況,實現監管信息化。
⑤事后退出。社區日間照料機構暫停服務的,應當提前公告;終止服務的,應當提前15個工作日書面通知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根據服務協議約定與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協商確定有關事宜,辦理撤銷登記,并向民政部門備案。
⑥問題處置。民政部門發現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在建筑、消防、食品、醫療衛生、特種設備等方面存在違法行為的,應及時通報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做好后續處置工作。相關部門發現存在上述違法行為的,應依法依規予以查處,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報同級民政部門、機構所在街道。
⑦行業自律。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可加入相關行業組織,開展自我服務和管理。養老服務行業組織應健全與社區日間照料機構相關的自律規范,積極推行信用承諾制度,規范服務行為,加強信用管理,推動自律體系建設;制定行業職業道德準則,規范從業人員職業行為,積極協調解決養老服務糾紛。
何時施行?
《服務規范》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河北新聞網微信綜合自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