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訊(記者林鳳斌)去年以來,保定不斷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加強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從源頭上構筑了防止貧困發生的“截流閘”和“攔水壩”,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截至目前,全市沒有出現一戶一人返貧致貧。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達12.6萬人,符合條件的防貧對象全部實現就業。
完善協調聯動工作推進體系。完善組織體系,市縣兩級全部成立防貧工作中心,鄉鎮組建防貧工作站。其中市級中心為市鄉村振興局所屬正科級全額事業單位,縣級中心為縣鄉村振興局所屬股級全額事業單位。市縣兩級職能部門組建防貧專班,建立起多層級、多部門參與的防貧組織體系。組建網格體系,在望都縣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行政村推行防貧工作網格化管理,每50戶至80戶相鄰農戶為一個網格單元,設1名網格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駐村第一書記擔任總網格長。目前,全市防貧網格員數量達3.68萬名,在政策宣傳、風險排查、幫扶聯絡、檔案整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切實筑起了防貧工作第一道防線。
明確有效防貧標準體系。重點關注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人群,突出防貧監測幫扶的目標要求、監測路徑。守住一條底線,即健全防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住、拓展好,堅決不讓一人一戶返貧致貧。暢通三種渠道,即通過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等方式,做到易致貧返貧戶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明確四條風險消除標準,即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持續鞏固,收入持續穩定,大額剛性支出問題得到穩定解決。
織密排查預警監測體系。對全市所有農戶全覆蓋落實“五排查一清零”行動,即排查收入、住房、醫療、教育、飲水安全等五項指標,所有問題即時清零。進一步細化識別退出標準,制定“六優先”“六不納”“六不消”等識別退出標準,在做到應納盡納的同時,防止誤消誤退。創新制定了《監測對象風險和幫扶需求認定表》,在村級評議、鄉鎮核查、縣級會商環節三次核準存在風險和幫扶措施,每半年進行一次幫扶成效回訪評估,視風險變化及時調整幫扶舉措,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落實精準施策幫扶體系。進一步完善升級防貧監測幫扶“政策包”,切實做到因人開處方、因戶定套餐,防止出現“一兜了之”“一保了之”或過度保障現象。有能力的“帶起來”,借助全市303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2家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1.27萬家專業合作社、5600多家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對具備發展產業條件和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安排產業發展、生產經營技能培訓等,帶動參與生產經營,拓寬增收渠道。有技術的“送出去”,發揮毗鄰京津、雄安新區的優勢,加大有組織勞務輸出力度,輸送技能型監測對象外出務工。無保障的“兜起來”,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供養或臨時救助條件的監測對象,及時納入救助范圍。按規定落實“單人保”“剛性支出扣除”“漸退期”等相關政策,建立起多部門聯動的特困群體監測幫扶機制。目前全市5054戶11924監測對象中,已有2926戶6814人通過精準幫扶消除風險。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