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即將閉幕,一張張精彩圖片的背后是攝影記者們不畏嚴寒的的堅守與付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本屆冬奧會鏡頭后面的那些面孔。
在頒發紀念品儀式上,為了不影響電視轉播商的機位,攝影記者需要坐在或蹲在雪地上拍攝,次數多了,大家后來也調侃自己也是本屆冬奧會上的“冰蹲蹲”。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 攝
晚間的比賽,室外氣溫基本在-20℃左右,口中的哈氣吹到眼睫毛上很快就會結冰。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 攝
在頒發紀念品儀式前,攝影記者們抓緊挑選圖片傳回后方。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 攝
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不乏女攝影記者的身影。一位女攝影記者在頒獎儀式開始前一邊整理設備,一邊隨時關注著頒獎臺上的動向。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 攝
獨特的圖片來自獨特的角度。一位攝影記者與眾不同,來到“無人區”拍攝圖片。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 攝
在U型場地技巧賽道,攝影記者必須借助冰爪才可以爬到頂部拍攝。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 攝
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可對于掌握滑雪技能的攝影記者來說,上山容易,下山更輕松。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 攝
攝影記者除了隨時聚焦場上運動員外,躲避運動員剎停動作揚起的雪花也需要迅速的反應和矯健的身手。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 攝
一場比賽過后,我的同事耿輝不知不覺中已經長出了“白胡子”。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 攝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