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4月12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首批安置房正式交付,合共17棟1063套安置房。這是廣東省在建規模最大的安置區項目,三年不到,安置區啟動區已從一紙藍圖變為層樓高筑,機場三期首批簽約搬遷的村民即將開啟歸家之旅。
快:當年立項、當年開工、當年首批安置房封頂
(資料圖片)
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是中國民航機場建設史上規模最大的改擴建工程,對廣州提升綜合性門戶城市能級,建設全球領先的國際航空樞紐,打造產城融合的世界級空港具有重大意義。項目涉及白云、花都、天河3個行政區、9個街(鎮)、62條村的征拆,動遷居民約1.8萬戶、6.2萬人,規劃建設15個安置區,占地約71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251萬平方米,總投資超千億元,是廣東省在建規模最大的安置區項目。
2020年6月28日,安置區啟動區(龍口-小布安置區、平西安置區)早于機場主體工程三個月先行動工。龍口-小布安置區承建單位中建四局相關負責人說:“政府部門多次組織召開區域地基處理專題會,解決地下土層結構復雜問題;政府和業主方積極協調,確定高壓線遷改方案,克服一個個‘攔路虎’。我們以‘沖刺姿態’全力推進,取得了‘當年立項、當年開工、當年首批安置房封頂’的階段成果。”這背后,是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廣州機場建投集團在立項、融資、用地報批、工程建設,花都區人民政府在征拆交地、物業接收、搖珠分房等環節高效率執行,合力跑出“加速度”。
好:戶型方正、明廚明衛,引進廣州市第六中學
安置區住宅全部采用裝配式建造,按不低于綠色建筑二星的標準實施,內部配有整體裝修,提供65-140㎡多種實用戶型,同步規劃了商業、教育、醫療、養老、交通等服務配套設施,應用數字化技術打造智慧社區,成就安置村民“向往的生活”。工程相繼獲得了廣東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廣東省建設工程優質結構獎等獎項。
龍口-小布安置區錯落布局、南北通透,結合銅鼓坑河涌景觀改造與村落宗族聚集習慣,設置了傳統嶺南騎樓及架空空間、生態步道、社區公園等多層次公共空間,配套的養老院項目達到裝配式建筑國標A級,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的“PPEFF體系”(新型預應力快速裝配式框架體系)項目和廣東省首個“PPEFF體系”示范工程。平西安置區戶型方正、明廚明衛,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原址保護樹滋莊傳統民居和思明西校,引進了省級重點學校廣州市第六中學落戶辦學,將秀麗的風水塘景觀保留在校址中,并將思明西校活化利用為教學用房,傳承教育文化功能。
未來:營造臨空樞紐之城
目前機場三期15個安置區已全面進入“邊建設、邊竣工、邊移交”的大干局面,累計封頂130棟。
在全力推進安置區建設的同時,廣州機場建投集團作為機場三期臨空產業園片區綜合開發主體,將有序推進機場周邊片區綜合開發、土地資源盤活、產業投資各項工作,有機整合智慧社區、城市更新、產業園區資源,完善功能布局,提升臨空區域能級,打造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的臨空“樞紐之城”。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穗建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邱偉榮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