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4月15日是第8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門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增強社會公眾國門生物安全意識,近日廣州海關在關區各業務現場組織開展國門生物安全宣講、“送政策上門”等活動,在粵海關博物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等地開展“共同守護國門生物安全”“國門生物安全與法治相伴”等主題活動,通過生動有趣的現場互動,宣傳國門安全知識。
廣州海關關員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與觀光的學生和游客開展國門生物安全互動游戲
4月7日上午,在位于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廣州海關國門生物安全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內,廣州海關工作人員手持帶有“異寵”照片的教學卡片,演繹著法治情景劇。50余名前來春游的學生和游客駐足觀看。
“我們此次活動分別在天鵝湖法治圖片室外展點和野生動物隔離檢疫監測室內展點進行。大家在室外展點可以看到有趣的情景劇和法律法規解讀、案例分析等主題展板,室內展點則突出互動性和體驗感,通過搭建‘實驗還原窗口’‘海關課堂’‘國門尋寶’等體驗環節,將海關檢驗檢疫知識和國門安全法律知識融入輕松活潑的互動游戲中。”廣州海關法規處副處長徐荔表示。
廣州海關關員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向觀光的學生講授國門生物安全知識
當天下午,在位于廣州市荔灣區沿江西路的粵海關博物館內,一場“共同守護國門生物安全”專題研學活動正在熱鬧地進行著。廣州海關動植物檢疫專家和志愿者們通過圖文并茂的課件、豐富多樣的標本展示、活潑有趣的游戲互動,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廣州沙面小學師生和參觀博物館的游客,普及外來物種入侵及防控等知識。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貿和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外來入侵物種擴散途徑更加多樣化、隱蔽化,對農林牧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為維護國門生物安全,廣州海關按照海關總署統一部署,深入開展嚴防動植物疫情疫病傳入和外來物種入侵“國門綠盾”行動以及“跨境電商寄遞‘異寵’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突出科技手段應用,提升預警監測能力,強化口岸查驗效能。2022年,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2340種次,從寄遞渠道截獲外來物種476批次。
廣州海關工作人員在粵海關博物館通過標本展示方式向學生講解國門生物安全知識
“‘國門綠盾’行動開展以來,我們陸續從來自東亞、東南亞、南美等地區的進境郵件、快件中查獲活體昆蟲、多肉植物、魚類等外來物種。為嚴密防范外來物種入侵,海關不斷優化風險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緊盯活體昆蟲等熱門‘異寵’,建立風險預警、綜合防控、精準打擊、技術保障、宣傳教育等全方位生物安全立體防線,持續筑牢國門生物安全屏障。”廣州海關動植物檢疫處副處長羅衍松表示,今年前3月,廣州海關已從寄遞渠道截獲活體昆蟲、魚類等“異寵”230只。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林琳、廖雪明 通訊員關悅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