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近日,廣州市“善暖萬家·暖心惠童”2022年暑期關愛兒童活動在荔灣區悅匯城的“藝賞FA開”藝術文化推廣慈善空間正式啟動,計劃為市內500名困難兒童送上暖心惠童包,并在8月下旬完成派發。
記者在活動現場了解到,暖心惠童包內包括了繪畫馬克筆、手寫板等藝術創作工具,主辦方希望借此進一步激發困難兒童藝術興趣,快樂過暑假。與此同時,“藝賞FA開”藝術文化推廣慈善空間亦推出了一系列藝術公益活動,包括聯動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發起、由廣州國際殘障人文化交流中心具體執行的百企百藝公益項目,為殘障人士探尋藝術創收的行動提供支持。
(資料圖)
慈善空間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空間聚焦藝術文化推廣創新、公益機構藝術文創支持、特殊群體藝術文化體驗等,希望打造“公益+商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暖心惠童包,“定制”暑期快樂
困難兒童的童年,同樣擁有追尋快樂和幸福的權利。7月24日,廣州市慈善會、廣州市公益慈善聯合會、“藝賞FA開”藝術文化推廣慈善空間等多方正式啟動了廣州市“善暖萬家·暖心惠童”2022年暑期關愛兒童活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活動以廣州市慈善會“微心愿·善暖萬家”項目為核心,通過派發心愿定制包、融入藝術元素開展體驗活動,聚焦困難兒童暑期生活,促進困難兒童幸福健康成長。
啟動儀式上,廣州市慈善會為5名困難兒童代表送上暖心惠童包,內含繪畫馬克筆、手寫板等學習用品和保溫飯盒、運動水壺、兒童口罩等用品。啟動儀式后,廣州市慈善會還邀請了10位困難兒童參加關愛兒童藝術互動體驗活動,由 “藝賞FA開”藝術文化推廣慈善空間的專業志愿者為困難兒童授課,DIY繪制環保袋,在“微心愿X藝術”的跨界融合下,兒童們的小小藝術心愿得以實現,一筆一劃地繪畫著圖案、全神貫注地涂鴉著色彩,只見一個個空白的環保袋蛻變成一個個充滿童稚創意的藝術品。
廣州市慈善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微心愿·善暖萬家”項目不僅通過物質支持滿足困難家庭的點滴需求,下一步,將探索多元化的跨界融合方式,實現更多困難群眾多維度的微心愿,讓整個項目的服務更立體、更全面。
慈善空間,探索跨界交融的可能性
當天,記者從活動現場亦了解到,“藝賞FA開”藝術文化推廣慈善空間正式掛牌成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藝賞FA開”慈善空間位于荔灣區悅匯城Z-ZONE街區,該空間以“藝術”為抓手,聚焦藝術文化推廣創新、公益機構藝術文創支持、特殊群體藝術文化體驗等,致力打造“公益+商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有意思的是,該慈善空間不僅在此次活動中為廣州市“善暖萬家·暖心惠童”2022年暑期關愛兒童活動融入藝術元素開展的體驗活動提供了支持,此前,和各類公益慈善項目的交集也日漸增加。2021年全國助殘日,廣州市殘聯為支持殘障人士藝術創收的百企百藝公益項目,目前正通過藝術家、設計師等人士的專業支持和協作,引領具有藝術潛能的特需創藝者創作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作品,提供系統化支持課程,而該慈善空間亦提供了技術和場地支持,并分享了一系列專業建議。
記者觀察發現,近期,“藝賞FA開”慈善空間推出“FaXFa藝術市集公益攤位招募計劃”,以悅匯城為首站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每期為公益慈善組織提供一定數量的公益攤位,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不知不覺中,該慈善空間正搭建起與公益慈善組織的協作平臺,相互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區分,機構有內容,空間有平臺,可以相互結合,以藝術為媒介,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其中,不少助殘志愿者也獲得了攤位展示機會,向商場過往行人介紹殘障人士創造的藝術產品,希望在公共場合推動更多人摘掉標簽,了解和支持殘障人士投身文化產業。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發現,殘障朋友的藝術作品一樣有自己的價值,也有投入市場創收的可能性。”一志愿者在參與項目執行的過程中,對慈善空間與公益項目的聯動頗為感觸,說:“過去,很多人覺得公益慈善就是兜底幫扶,某種程度否認了一個個體的潛能和價值,但在藝術類的公益項目中,我們看到慈善空間作為社會力量開始結合自身優勢資源,為個體賦能,大家意識到,無論是心智障礙群體還是其他需要幫助的困難人士,同樣可以在多元的社會支持下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慈善空間為社會多方一同推動公益項目合作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比如悅匯城,藝術便是切口,它不是相互消耗,而是一件多方共贏的事情。”
據悉,慈善空間是由廣州市慈善會、廣州市公益慈善聯合會共同發起。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總計創建997個慈善空間。慈善空間涉及困境兒童幫扶、社區居家養老、心智障礙教育與就業培訓、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實現了弘揚慈善文化、傳播慈善理念、展示慈善組織、推廣慈善項目、提供慈善咨詢和開展慈善服務等功能。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贊 通訊員:李國全、王夢華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