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引領”和“戰略科技人才引領”
廣州日報:您如何理解報告中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王桂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回顧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歷程,經歷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反向復刻”模式升級到以科學引領產業發展的“正向推動”新階段的轉變,其本質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問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首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推動“科學”“技術”“產業”全面發展。必須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實現全鏈條的均衡發展,推動科技和產業創新優勢在新的高度立起來強起來。
其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更加強調“原創”和“獨有”。必須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鍛造一批“撒手锏”技術,塑造更多操之在我的優勢,努力搶占科技和產業制高點。
第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引領”和“戰略科技人才引領”。必須進一步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戰略支撐能力,在人才強國雁陣中發揮“頭雁效應”,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中勇擔使命、奮勇前進。
第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大力推進在“自主創新”基礎上的“開放式創新”。必須堅持全球視野推動和謀劃創新,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吸收全球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推動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開放合作。
走出一條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廣州日報:廣州正在推動科研資源大市向科技創新強市邁進,目前進展如何?
王桂林:廣州主動融入國家和省創新發展大局,聚焦“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全鏈條,打通“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路徑,推動科技創新強市建設從形成基本框架體系向強化核心能力躍升。
主要體現在:科技創新能級進一步提升。“廣深港”創新集群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兩年居第2位;廣州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躍升至第14位,國內城市排名上升至第4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建設以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兩個國家級重大平臺為引領的“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納入國家“十四五”專項規劃。科技企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全市高企數量達1.2萬家,居全國第四;累計99家高企成功上市,占全市上市企業的47.4%;培育了小鵬汽車、聚華顯示、極飛科技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廣州日報:為實現報告中的目標,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將如何“擔起廣州責任、展現廣州作為”?
王桂林: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必須加快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現科技創新強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互促雙強,走出一條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一是以更大力度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學技術化。充分發揮廣州核心引擎功能,引領建設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發揮好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之重器”作用,建強建實“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探索重大創新平臺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轉化”機制,推動產出更多戰略性、前瞻性原創成果。
二是以更強決心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技術產品化。圍繞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裝備等“卡脖子”環節,建立“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機制,有的放矢組織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廣東強芯”等重點工程。
三是以更高水平打造一流產業創新集群,推動產品產業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十條”和“高企六條”,打造一批科技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加大應用場景開放力度,推動創新產品加速產業化。
四是以更實舉措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融合,推動產業資本化。突出優勢互補,實施廣深風投創投融合發展行動,實現“雙城聯動、比翼齊飛”。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風投創投基金體系,推動設立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和創業投資母基金。
五是以更加開放生態匯聚全球高端人才,厚植第一資源優勢。牢牢抓住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契機,高標準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和南沙國際化人才特區,面向全球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產業創新領軍人才和團隊,打造梯次銜接的高層次人才隊伍。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