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突然寫不好字,做飯的味道也大不如從前,還老愛和人吵架,65歲的退休教師曹女士的異常,引起了女兒的注意。近日,在家人的陪伴下,曹女士來到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記憶門診就醫后才知,原來是患上了癡呆。
溫和婆婆老吵架竟患癡呆
曹女士退休前是一名小學老師,性格比較溫和。自從丈夫去世后,曹女士便一直獨自居住。近幾年來,曹女士表現得越來越糾結、容易被激怒,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和街坊鄰居吵架,漸漸地,社區里的人都比較怕她,以前和她關系好的一些鄰居和朋友,也跟她疏遠了。前不久,女兒小劉從外地回家看母親,聽社區的人說起母親愛跟人吵架的事情,聯想到近幾年來自己發現母親寫不好字,做飯的味道也跟以前大不相同,隱隱有些擔心。在女兒的勸說和陪伴下,曹女士來到一家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就診,醫生建議小劉帶曹女士去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記憶門診就醫。
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記憶門診,該院王宗琴醫生經詳細詢問和評估了解到,近2年來,曹女士就時常愛忘事,常常不記得過去一兩天發生的事情,別人剛跟他說的事情可能轉頭就忘了,但是卻對幾十年前的事情,甚至什么東西賣多少錢等記得非常清楚。而她和街坊吵架的原因,則是因為她的理解力出現了問題,沒有辦法理解別人說的,但是又固執地堅持自己的,于是發生口角,“比如,一斤大米3塊錢,她覺得貴了,非說以前大米是幾角錢一斤,但是那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別人覺得不可思議,她卻固執己見,和人吵個不停。”結合影像學檢查及量表評估,王宗琴醫生診斷,曹女士是患上了癡呆。
王宗琴正在記憶門診坐診
記性不好或是疾病的早期癥狀
“總忘記重要東西放在哪里、剛說過的話是否轉頭就忘、經常丟三落四嗎……一些老年人出現類似的情況,覺得這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沒有引起重視,但很可能這是很多疾病的早期信號。”王宗琴醫生如是表示。
她說,造成記憶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可能是短暫的、可逆的,有的可能是病理性的、不可逆的。老人記憶力減退有生理性的原因,也可能是癡呆的早期階段。因此,早期診斷和有效干預,有可能延緩或阻止認知功能障礙向癡呆發展。反之,如果早期沒能識別,失去了最佳的干預時期,到癥狀嚴重的時候再就診,治療效果往往很差。
那么,如果市民擔心自己或者身邊的家屬得了“癡呆”,正確的辦法是什么呢?王宗琴說,市民應該到正規醫療機構的記憶門診就診,醫生會結合年齡以及記憶力下降的特點去綜合分析、評估和干預。
那么,哪些人需要看記憶門診?她表示,有如下幾種:懷疑自身記憶力有下降者,尤其是中年以上人群;被家屬和密切照料者發現記憶力逐漸衰退者;雖然沒有被發現明顯的記憶問題,但其它認知功能下降,比如語言能力、對時間地點人物的識別能力、計算能力、邏輯判斷能力等下降者;中年以上人群出現顯著持續的失眠、打鼾、多夢或睡眠過程中異常行為等睡眠相關問題者;有持久的性格改變,且常常伴有焦慮、抑郁或情緒穩定性差等心理問題者等等。
市民或者身邊的親人、朋友,如果受到以上問題困擾,可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記憶門診進行就診和篩查。
王宗琴正在接診患者
癡呆患者還會表現出一些精神和行為癥狀
王宗琴還強調,很多癡呆患者,常會伴有一些精神和行為癥狀。
比如,她曾經接診過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在家里經常不開心、唉聲嘆氣、哭泣、失眠,就診后曾被診斷為抑郁癥。她到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就醫后,醫生詳細詢問她為什么不開心、哭泣,她所說的一些事情,家屬說都是幾十年前發生的,而患者在講述這些事情時,把時間、地點以及事件相互混淆。王宗琴醫生考慮患者存在錯構,經過詳細的詢問和認知功能評估,判斷出該患者是患上癡呆。
此外,她還表示,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心身病區,常有一些老年患者,是因為出現了一些精神疾病的癥狀來就醫,比如出現幻覺、妄想、沖動打人或者不吃不喝,但其實醫生仔細檢查之后,就發現,實際上患者在此之前的一年或者兩年,就開始出現一些癡呆的苗頭,比如記憶力的問題、認知功能的損害,等等。
王宗琴表示,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是全國記憶門診網絡與規范化建設項目的成員單位,中心開設的記憶門診,由老年心身病區的醫療團隊坐診,旨在對個體記憶、認知、智能、行為能力進行專業評估,了解認知衰退狀況,分析認知下降的原因,評估嚴重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和治療,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照料者的負擔。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