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隨著城市道路交通快速發展,交通擁堵不僅影響市民幸福感,嚴重的話還會制約城市進一步發展,怎樣讓市民群眾“上班路”“回家路”更順暢?
4月22日,中山大道-匯彩路交叉口正式完成交通優化調整,廣州交警自2018年以來在全市實施“雙微改造”的點位增至104個。記者從交警部門獲悉,經評估,相關改造點位通行效能至少提升10%。
晚高峰車輛排隊長度從300多米降至110余米
4月22日下午2時許,記者在中山大道-匯彩路交叉口看到,路口多了幾處嶄新的禁止左轉標志,中山大道西轉北方向的車輛紛紛駛入桃園東路繞行300米進行左轉,或通過匯彩路掉頭左轉。
“中山大道-匯彩路交叉口東西向左轉效率低,車輛排隊空間短,加上桃園東路匯入中山匯彩交叉口的車輛常違法橫穿多條實線變道,也制約了直行車輛通行效率。”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設施大隊吳警官說,該路口已成為天河區擁堵情況最為突出的路口之一。
為了提升通行效率,廣州交警會同評估單位經過多次現場調研和流量監測分析,于4月16日起對該路口實施交通組織優化改造。
“我們對中山大道匯彩路交叉口實施東西向禁左措施,并且同步禁止桃園東路匯入中山大道。”吳警官說,經過幾天的試運行觀測,目前該路口晚高峰東、西進口排隊長度均較改造前縮短一半以上,擁堵情況得到有效改善。“以晚高峰中山大道西進口為例,改造前車輛排隊長度達300多米,改造后經觀測車輛排隊長度已下降至116米?!?/p>
去年在中心城區優化整治110多處交通問題
如果說新建、增加道路對于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是“傳統大開大合手術式”的改造,那么交通微改造則是“微創手術”。相比大建大拆,交通微改造主要從細微處入手,比如優化交通標志線,增設智慧交通信號燈等,具有動作小、投入成本低、見效快、易于推廣的優勢。
“我們不斷探索交替通行、車道瘦身、借道左轉、信控優化等各類交通微改造措施,堅持打好‘交通效益最大化+文明習慣塑形’的組合拳。”廣州交警相關負責人說。2021年,廣州交警共在中心城區26個點位實施“雙微改造”,優化整治了110多處交通問題,最大限度統籌優化道路資源,規范行車秩序,以“微改造”實現道路資源“大優化”,帶動羊城交通“大文明”。
在交通出行流量高峰期,車輛在車道數減少的路段或匝道處互相搶道的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影響通行效率,更易引發交通事故,引發更嚴重的擁堵。對此,廣州交警通過采取拉鏈式“交替通行”的控制模式,有效規范行車秩序,逐步引導駕駛員文明禮讓的良好行車習慣。
去年,廣州在越秀區東風解放高架車道合流處設置潮汐車道結合交替通行的控制模式,引導解放高架雙向上橋位“2變1”車道的車流交替有序通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搶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的擁堵。不僅如此,廣州交警還在林和西隧道北往南入口、珠江東路-黃埔大道路口南往東方向、東風東路-先烈南路高架兩邊上橋位等中心城區20余個點位推廣設置此類措施。
執勤民警告訴記者,令人欣喜的是,微改造實施后上述點位的通行秩序有了看得見的變化。“正式執法前,有近5成司機經過上述點位時有‘不禮讓’的行為,而現在近9成的司機會主動剎車,禮讓旁邊車道的車輛。”
“對癥”治擁堵,開出暢通路網“良方”
在廣州騎行非機動車時常面臨“無路可走”,怎么辦?華美實驗學校周邊擁堵,如何緩解?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周邊停車難、行路難,怎樣破解?交通“雙微改造”來幫忙!
協調華美實驗學校開放門前彎道,暢通華美路路段的交通微循環,配合優化停車規劃引導及信號燈等措施,有效緩解了華美路及周邊的交通擁堵;增設行人護欄、規范車輛軌跡、調整路口交通流向,減少人車沖突嚴重的安全隱患,緩解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周邊通行難……
“我們以保安全、優秩序、促暢通為目標,著力解決群眾出行需求中關心關切、反映強烈的問題?!睆V州交警相關負責人說,針對廣州慢行交通空間不足,銜接不順等突出問題,交警部門對中山七路-康王路交叉口及沿線路段、工業大道(南田-昌崗路段)、中山大道(車陂站-東圃站路段)等多個路口、路段進行微改造,恢復足夠寬度的非機動車道,并增加機非隔離欄,推動慢行系統建設實現“從無到有”到“從有到優”的逐步轉變。
值得關注的是,在“雙微改造”過程中,交警部門進行精準調配,通過壓縮車道寬度增加道路資源、借用對向道路優化路口車道分配、讓紅綠燈時間不再一成不變等交通組織優化改造措施,實現路口交通效益最大化。
“比如天河區臨江大道-平江路西進口,在符合設計規范、標準的前提下,我們結合交通路況實際情況,壓縮車道寬度,使臨江大道由原來的西往東4條車道增加至5車道?!睆V州交警介紹,改造完成后經評估,該路口通行效率有明顯提升。而白云區廣州大道-怡新路東進口通過借用一條對向車道,增加了一條進口左轉向車道。改造后,該路口各方向車輛排隊長度均有所下降,路口通行能力提升19%。
“針對路網結構的變化和交通流量的轉移,我們堅持動態調整車道功能,以適應不同交通需求?!睆V州交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依托全市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動,廣州交警將以點位“微改造”,輻射帶動片區交通安全、有序、暢通、文明效應,為廣州交通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模式,為市民群眾提供優質出行環境。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交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邱偉榮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