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寶爸寶媽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孩子總是剛尿完沒多久就又鬧著想尿,但尿量只有幾滴。其實這很有可能是小兒尿頻。
小兒尿頻是常見的兒科疾病,不僅會影響生活,也間接反映孩子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
小兒尿頻兩種原因最常見
河南省中醫院兒科醫師趙婉華介紹,小兒每日排尿次數與年齡有關,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1歲時可達10余次,3歲以上減至6次~7次,如果每日排尿次數超過正常范圍,就需考慮尿頻。“小兒尿頻多發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內發病率高,女童多于男童。”趙婉華提醒,尿頻雖然排尿次數增多,但每次尿量較少,每日總尿量一般是正常的。
臨床中引起小兒尿頻的原因,以泌尿道感染和白天尿頻綜合征最為常見。
泌尿道感染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孩子有以下表現需警惕泌尿道感染:年齡較大兒童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甚至尿液渾濁、尿血等表現;小嬰兒出現排尿時哭鬧,尿布有臭味和頑固性尿布疹,或者發熱等癥狀;孩子尿道口紅腫,或有分泌物。
白天尿頻綜合征多見于3歲以內兒童,常見病因有小兒大腦皮層發育不完善、膀胱容量小、膀胱舒縮調節功能欠佳、膀胱括約肌松弛等,部分孩子與鋅缺乏有關。孩子有以下表現需考慮是白天尿頻綜合征:白天尿頻,可伴有尿急,入睡后正常,不伴有尿痛、遺尿、排尿困難等,分散注意力可減輕尿頻癥狀,尿常規及彩超等檢查一般無異常。
小兒尿頻中醫治療有方法
趙婉華介紹,尿頻屬中醫淋證范疇,外因多為感受濕熱之邪,內因多為素體虛弱、脾腎虧虛,病位在腎與膀胱,主要病機為膀胱氣化功能失常。臨床分為濕熱下注、脾腎兩虛、陰虛火旺等證。
中醫治療小兒尿頻分為內治法和外治法。內治法主要是指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若孩子表現為尿急、尿頻、尿痛、小便量少、色黃、尿液混濁,伴發熱、舌紅苔黃膩,治療以清熱利濕、通利膀胱為主,中成藥可選擇熱淋清顆粒等;若尿頻發病時間長、有尿不盡感、無尿痛,伴乏力、面黃、食欲差、大便稀等,舌質淡或有齒痕,治療以溫補脾腎、升提固攝為主;若有低熱、盜汗、臉紅、心煩、舌紅苔少等,治療以滋陰補腎、清熱降火為主,選擇知柏地黃丸等。
外治法有針灸、耳穴壓豆、推拿、貼敷療法等,其中耳穴壓豆療法較常用。中醫認為,耳和經絡臟腑有密切關系,刺激耳穴能夠調節與其有聯系的臟腑器官的功能。用耳穴壓豆治療小兒尿頻,主穴可選腎、膀胱、三焦、皮質下等,輕者單側,重者雙側,學齡前兒童每次貼壓時間3天~4天,學齡期兒童5天~7天,一般應用2次~3次。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