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車越發普及,供不應求的充電樁頻頻告急,廣州未來又將如何普及充電樁?
3月21日,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獲悉,《廣州市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上周正式公布,宣布廣州“十四五”時期新建居住社區落實100%固定車位建設充電樁或預留充電樁建設安裝條件。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首款60kw充電樁模塊已經問世,大灣區首批公共交通快速充電樁有望在今年二季度落地。未來充電5~10分鐘,走數百公里的充電設施將來到居民身邊。
目前,廣州擁有11家整車制造企業,2020年,全市汽車產量達到295萬輛;2021年,廣州汽車總產量高達296.64萬輛,連續第三年位居全國首位。據《規劃》制定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廣州全市汽車產能突破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超2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保有量提升至80萬輛、占汽車保有量比重超20%。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公私樁合計近6萬個,接入“羊城充”平臺超3萬個。為此,《規劃》提出要適度超前建設基礎設施。積極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快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探索在居民小區試點推廣“統建統管、散建統管、有序充電”模式。加快構建換電基礎設施服務網絡,到2025年換電站達到400個。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為消費者在自有或租賃車位上新建固定充電樁。鼓勵私人充電樁加入“羊城充”等公共服務網絡。加快制定關于公共充電車位禁停非充電車輛的相關規定。建立健全充電樁的安裝、運營、維護、更新等相關方利益的分配機制,鼓勵固定車位充電樁共享利用。“十四五”時期,新建居住社區落實100%固定車位建設充電樁或預留充電樁建設安裝條件。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廣東、上海、江蘇、北京、浙江、山東、湖北、安徽、河南、福建等地建設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占比達71.7%。全國充電電量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四川、山西、陜西、河北、河南、浙江、福建、北京等省市,電量流向以公交車和乘用車為主,環衛物流車、出租車等其他類型車輛占比較小。
廣州《規劃》的出臺將為充電樁的發展提供了指引!業內人士介紹,預計2025年全國有3000-4000萬輛汽車落地售賣,其中將接近一半,1500-2000萬系能源車需要實現快速充電。目前市場上首次誕生轉換效率高達99%,分為30kw和60kw兩個版本的充電樁模塊,能讓車主實現充電5~10分鐘,就能跑幾百公里的效果,未來這將會是主流。
此前,市面上的充電樁模塊普遍存在同質化嚴重,功能參差不齊,缺乏核心技術等現象。尤其對于樁企和運營商來說,在充電服務費受政策限制無法提升的形勢下,充電效率是盈利的關鍵因素。粵港澳大灣區首批針對公共交通的快速充電樁有望在今年落地,給市場提供一個范例。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黃慶 劉幸 通訊員:袁國龍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