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有三種典型的垃圾分類模式。
以美國為代表的簡單分類模式。美國地大物博,垃圾“減量化”需求并不是最迫切的,只簡單地將垃圾分為兩三類。大多數美國人的家門口都有兩類垃圾桶,簡單分為可回收與不可回收。
以德國、瑞典等國家為代表的有限分類模式,則細致化許多。居民大體上將垃圾分成5至6類。有機垃圾會直接通過工業化分選裝置進一步精細分選,再直接回收利用。
而以日本為代表的是無限分類模式。日本由于土地資源稀缺、填埋受限制,且各類礦產資源短缺,所以他們采取的模式是無限分類與焚燒處理。日本將垃圾分成100多類,先資源化處理,實在不能再細分的,進行焚燒處理。
浙大能源工程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嚴建華教授曾在一篇論文中提到過“垃圾具有國別特性”的概念。在城市社區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占了很大比例。有關資料顯示,北京廚余垃圾的比例為32%、上海為42%,廣州甚至高達47.86%。而在西方發達國家,廚余垃圾比例一般都在20%以內。
由于國內老百姓對生活垃圾的分類做得并不規范,導致垃圾分組極其復雜。在垃圾處理上能利用的可燃物少,垃圾焚燒利用率很低。如果采用垃圾分類,我們能得到“純度”較高的生活垃圾,這樣對于提升垃圾焚燒爐的燃燒熱值效率都十分有幫助。
(來源:錢江晚報 吳珊 劉婧怡 整理)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