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揚子晚報網4月21日訊(通訊員 汪子昂 陳昱霏 記者 范木曉子)4月19日,在泰州市人民醫院成功捐獻27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為一名陌生的八歲血液病患者重燃生命之火。成為東臺市第11例,鹽城市第94例,江蘇省1175例,全國 15071 例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張久俊,今年34歲,是東臺市梁垛鎮梁南村人,從事水電裝修工作,自2007年以來,他一直堅持獻血,獻血量達3000多毫升,2019年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登記志愿者。
今年的1月16日,接到東臺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通知,得知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他和家屬崔月梅沒有絲毫的猶豫,當即表示同意捐獻。之后又進行了高分辨與體檢,一切都順利通過。通知體檢時當時張久俊在上海所負責的裝修工作也到了關鍵性的階段,但是聽說要挽救一名8歲的小女孩,他立即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連夜自駕從上海趕回東臺赴鹽城完成體檢,全程312公里。
4月14日,張久俊在妻子崔月梅的陪同下前往泰州,順利入住泰州市人民醫院,為采集造血干細胞做最后的準備工作,歷時六天,每天上下午各打一針動員劑。動員劑的目的是讓骨髓里的造血干細胞活躍起來,釋放到外周血,再進行造血干細胞的采集。
4月19日上午8點30分采集開始,伴隨著分離機的轉動,過濾出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正緩緩地流入采集袋內逐漸匯聚成“生命的種子”。整個過程靜謐無聲,卻又擲地有聲。經過5個多小時的采集,完成27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隨即緊急送往患者所在的城市醫院。
“因為這份幸運——因為有您,一下子重新點燃了我們全家的希望。我家女兒也將在這個世界上多了一位血親,這份恩情比天大,我們全家將永遠銘記。原本我們已經想好了無數感謝的話,但仔細一想,一切的言語感謝在您的愛心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這是受捐者的父親寫給張久俊感謝信中所說的一段話。
張久俊說,“對于我來講,只是27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對于受捐者及家庭卻是全部的希望。”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感同身受,從初配成功到捐獻成功,心中救人的信念一直堅定。
素味平生,血脈相連!目前,中華骨髓庫已經有327萬名多在庫志愿者,其中江蘇省有20多萬名,東臺有3200多名,他們樸實無華,對方素不相識,按照中華骨髓庫的雙盲原則,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相見,但是當接到召喚,他們就挺身而出,只為了心中救人的信念,勇敢地說出“我愿意”。
日前,到中華骨髓庫申請配型的患者有11萬多名,但最終得到捐獻的只有15000多名,也就是說,只有14%左右的血液病患者能夠幸運的匹配到相合,并且愿意捐獻的志愿者。捐獻造血干細胞和獻血一樣科學安全無損健康,只要你是18到40周歲的有愛青年,符合獻血條件,可以參加無償獻血的同時加入中華骨髓庫,為血液病患者點燃一份希望。
校對 盛媛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