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上了年紀腿腳不便爬樓梯,現在裝了電梯,‘下樓難’的問題終于解決了,太感謝社區黨組織和熱心鄰居了。”住在白云區城西花園11號樓的余杰開心地說。
建于20世紀90年代的金沙街麗日社區城西花園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共有76棟樓宇,其中只有4棟是高層電梯樓,72棟是6-9層樓梯樓。對于老齡人口超過20%的這個社區,加裝電梯是小區居民一直以來熱議的話題。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麗日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充分發揮社區內“紅色力量”,依托社區“大黨委”搭建議事平臺,探索推行“群眾需要、社區呼叫、部門報到”服務模式,推動一臺臺電梯在小區落地建成。截至目前,金沙街麗日社區已有14部電梯竣工并投入使用,6部正在建設,4部進入審批階段,惠及社區近900戶居民。
充分發揮社區內“紅色力量”
近年來,金沙街順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秉持“哪里任務重、哪里就有黨員”的精神,以必勝的信念凝聚社區治理“紅色力量”,擴大黨組織影響力,傾盡全力、重拳出擊,有效開創社區治理新局面。
金沙街麗日社區11號樓電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居住在11號樓的黨員招少玲是這里的熱心樓長,6年前她就主動牽頭加裝電梯事宜。最初也有居民擔心影響采光不愿加梯,也有老人們擔心加裝電梯手續麻煩,不會辦理。玲姐便常常利用空閑時間,帶著居民去已經完成加梯的小區實地考察,并給對方看加梯方案,多次牽頭組織居民群眾深入探討電梯安裝方案、征詢業主意見、為居民解疑答惑,向下對接居民,向上聯系黨組織和政府單位,工作繁瑣,耗時耗力。
但她覺得,這是在做一件為民謀福的好事,干起來心甘情愿。“老樓加裝電梯工作是一個筑基鋪路久久為功的事,要保持定力,保持韌勁,鎖定目標不放松。”玲姐堅定且從容地說。
看著小區其他樓棟頻頻加裝電梯,居住在13號樓的于小梅也期待本樓棟住戶可以早日用上電梯。作為樓長的她,奔跑于各種加裝電梯事項,經過3年多的努力,城西花園13號樓電梯加裝工程已順利開工,不久后,這里的老人也可以感受“一鍵到家”的滿滿幸福感。
依托社區“大黨委”搭建議事平臺
金沙街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多方聯動工作機制,依托“大黨委”搭建“線上+線下”議事平臺,引導居民參與協商議事,暢通居民“發聲渠道”,形成“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基層協商格局,提高群眾參與社區共治的積極性。
金沙街麗日社區召開28號樓加裝電梯民主議事會。
與所有老舊小區的加裝電梯工程一樣,11號樓的電梯加裝工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加裝電梯從籌備到竣工前后經歷了3個年頭,從最初要得到所有業主的同意,到后來選擇電梯供應商、電梯的質量標準等每一個步驟,經常會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
為此,金沙街麗日社區“大黨委”發揮“火車頭”作用,“線下”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居民議事廳搭建民主議事協商平臺,召開11號樓業主大會,及時收集梳理解決居民關注的電梯質量、施工時長、建設經費等熱點難點問題。“線上”建立“加裝電梯議事”微信群、發出加裝電梯調查問卷,實現加裝電梯全過程始終堅持群眾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讓居民能足不出戶隨時隨地連線協商議事,把服務觸角延伸至“最后一米”,大幅提高了群眾參與社區共治的積極主動性。
為做到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矛盾第一時間調處,麗日社區“大黨委”在11號樓業主大會上,推舉責任心強、有組織能力、具有奉獻精神的熱心居民余杰為本棟業主全權代表,選出電梯加裝籌建小組6位成員,余杰及其小組成員就以議事會、協調會、征詢會等方式聽民聲、匯民意、集民智,化解突出矛盾,讓眾口不再“難調”。在推進電梯建設過程中,將方案決策“拍板權”交給居民,讓電梯切切實實建到居民“心坎里”。
探索推行“群眾需要、社區呼叫、部門報到”服務模式
近年來,金沙街聚焦“延伸服務到社區”和“問題解決在現場”導向,創新推行“群眾需要、社區呼叫、部門報到”服務模式,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社區“看得見管不了”的難點、痛點問題,實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社區工作人員及社區駐點律師為4號樓加裝電梯的居民調解矛盾。
“每棟樓的電梯加裝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居民自行溝通協商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矛盾。大到費用分攤,小到施工擾民,各種問題矛盾層出不窮。”余杰及其小組成員就針對爆發出來的問題矛盾梳理成群眾需求清單,由社區大黨委將調處難度大、牽扯利益方較多、專業性較強等難題呼叫職能部門,街道以社區呼叫、部門報到的方式,統籌司法、城管、規劃等力量下沉社區報到,提供政策指導與法律咨詢等服務,全程跟蹤解決費用分攤、施工圖紙、采光通風、施工擾民等易發多發的糾紛問題。
“關于住戶的采光問題,社區能重視考慮,街道有指引建議,施工方考慮安全性能、采光通風,在我們這座樓施工安裝玻璃井道電梯,解決我們擔心的問題。”住在11號樓1樓的住戶陳姨尤為感嘆。
金沙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居民需求為‘小切口’,以‘哨’為令,聞‘哨’而動,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優勢,對加裝電梯過程中的疑難、重點問題實施縱橫雙向聯動、聯合攻關,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南方+記者 譚超?通訊員 何烷鈺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