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據廣州市港務局發布,1月3日,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全線正式投入使用,結束了廣州港出海航道南沙以北航段僅能滿足5萬噸級船舶單向乘潮通航的歷史,廣州港出海航道通航能力大大提升,充分釋放廣州港口大型泊位生產能力,為廣州市LNG應急調峰氣源站項目建設和大型郵輪出入廣州港提供硬核支撐,為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建設和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提供了水上道路保障。
(資料圖片)
航道全長33.3公里工程投資概算13.6億元
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列入了交通運輸部水運“十四五”發展規劃,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十四五”重大項目、廣東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重大項目。
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批復概算總投資13.6億元。工程位于珠江口伶仃洋-獅子洋,南起廣州港南沙港區(伶仃航道折點G),北至大虎島附近,航道全長約為33.3千米,工程范圍包括南沙作業區至小虎作業區的主航道段和環大虎島西側公用航道段,共同形成平面形狀類似“Y”字形的航道。
如今,南沙作業區至小虎作業區主航道可滿足8萬噸級油船及7萬噸級散貨船單向乘潮通航,艙容14.7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船、22.5萬總噸郵輪單向全潮通航(會遇段同時滿足5萬噸級油船與5萬噸級集裝箱船會遇全潮通航);環大虎島西側公用航道可滿足8萬噸級油船及7萬噸級散貨船單向乘潮通航。
廣州港出海航道是廣州港及大灣區港口群生存發展的生命線
在航道周邊,鴻業石化碼頭、中石化、粵海石化、小虎石化、港發石化、建滔化工、珠江電廠煤碼頭等10多個碼頭星羅棋布,該工程實施前,大型船舶必須通過減載后或者乘大潮才能進港,5萬噸級集裝箱船需要乘潮通航,航道通航等級偏低使得通航效率不高,船舶等待時間過長。該工程全面投入使用后,可大幅減少每艘船舶等候時間,有效降低港口和船舶的運營成本,進一步提升廣州港的通航效率,為各大班輪公司和各類大型船舶提供更加優質、更加快捷的服務。
廣州發展集團下屬粵海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作為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商貿中心,急需擁有自主保障天然氣供應的能力。廣州市LNG應急調峰氣源站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配套碼頭工程已于2021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計劃2023年完工。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全線開通使用,有效保障了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建成后的順利營運。
廣州中交郵輪母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從全球郵輪市場來看,郵輪建造的大型化趨勢十分明顯,世界級郵輪總噸位新紀錄不斷被創造。按照過去的航道等級,目前世界最大的郵輪無法靠泊南沙郵輪母港,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建成后將打破這一桎梏。雖然目前受疫情影響,郵輪產業受到重創,但是廣州一直大力發展國際郵輪產業,自2016年開通航線以來,國際郵輪旅客吞吐量一直位居全國第三。他說:“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開工讓我們對廣州郵輪市場的潛力更有信心了!”
小虎石化碼頭有關負責人說:“目前環大虎島西側公用航道等級偏低,我們8萬噸級油船如果想進港,就要等候潮水,有時候甚至要等待一兩天才有合適的潮水。我們盼望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投入運營已經盼望了好久,我們的困境終于解決了。”
虎門港集裝箱碼頭有關負責人說:“航道拓寬了、浚深了,運轉效率提高了,航行的條件改善了,船舶在港的停泊時間就會縮短,就能提高集裝箱班輪的準點率。不僅提高了廣州港的綜合競爭力,而且提升了珠江口沿岸港口群服務能力。”
預計至2025年廣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6.8億噸
2022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55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485萬標箱,穩居世界前列。廣州港集裝箱班輪航線已達到260條,其中外貿航線154條,是國內最大的內貿集裝箱運輸港口和最大的糧食中轉港。
按照《廣州港口與航運“十四五”規劃》,爭取到2025年廣州港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6.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800萬TEU,集裝箱班輪航線特別是外貿航線持續增加,“十四五”期間,廣州港對區域貨源的集散能力進一步提升,繼續保持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航運要素聚集取得較大突破,港航國際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妍 通訊員:韓曄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