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工資拿到啦!我們都回河南過年啦!大家伙讓我和您說聲謝謝!”1月20日,從廣州開往河南的大巴上,工人梁國華操著一口地道的河南話,夾雜著工友們的說笑聲,大聲感謝黃埔法院黃瑩等幾位法官幫他們追回了血汗錢。
梁國華來自河南的一個小鄉村,每年跟著村子里的熟人在大城市建筑工地上干工程。去年,鄰近幾個村子的20余名工友一起攬了黃埔某工程公司在佛山的一個工程。項目完成后,公司一直未結清款項。在工人們的催促下,當年10月,公司出具了《工人工資付款協議承諾書》,承諾在11月、12月分兩次結清工資。然而一直到年底,工資依然未發放。“我是我們家的頂梁柱,老婆在老家照顧兩個孩子,女兒讀初中一年開銷一萬多,兒子年后也要結婚了,愁啊。”其他工友的情況也不樂觀,有人甚至表示“被傷透了心”。
于是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法院。
當年12月31日,梁國華與16個工友來到黃埔法院訴訟服務中心。 “老板一句沒錢,我這一年算都白干了!”“一家老小就指著這點錢過年呢!”“老板不講誠信,不讓我們過好年!”
大家越說越激動,黃埔法院立案庭黃瑩和高迎法官立即安撫工人情緒,組織工友們有序填寫相關材料,通過釋法析理引導工友們理性維權。
與此同時,黃瑩法官撥通了工程公司負責人的電話,電話那頭公司負責人也十分苦悶“我也想解決,可是我們公司的賬戶被查封了,別人欠著我們的工程款也沒給,工人還天天堵門睡在公司辦公場地,這樣下去公司只能停業了。”
一邊是急需工資回家過年的農民工,一邊是經營確實存在困難的企業。“公司作為用工方應履行支付薪酬的主體責任,同時公司正常經營的合法權益也受到法律保護。”在黃瑩法官的耐心釋明下,公司負責人終于打消顧慮同意在法院的組織下和農民工群體“好好談一次”。當天,工人們便收到了黃埔法院發送的集中調處短信。
收到短信后,工人們紛紛離開了立案大廳。一個工人落到了最后,他不停地搓著因長期重體力勞動而關節粗大、干燥龜裂的手來到工作人員面前,顯得有些局促和緊張“今天的事不好意思,但俺也是實在沒辦法了。俺覺得恁說得對,再這樣鬧下去,有理也變成無理了。”
1月4日下午兩點半,雙方如約來到黃埔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由法院組織訴前調解,同時由駐中心的黃埔區勞監大隊、黃埔區信訪局進行聯動調處。
為避免發生沖突,調解采取了“背靠背”方式。但長期累積的矛盾和不信任,讓工人們堅決要求“見老板、要承諾、當場支付”。隔壁房間的公司負責人聽到工人們激烈訴求,情緒也激動起來“我不過也是個打工的,這幾天我天天為這件事情奔走,盡力促成調解。既然他們要鬧,那就走法律程序吧”,隨即起身離場。
面對這種情況,法院、勞監大隊及信訪局工作人員一邊安撫工人情緒、普及法律知識、宣傳調解優勢、引導理性快速維權;一邊站在公司的角度分析盡快了結此事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好處,勸解公司負責人繼續調解。最后公司負責人回到調解室,調解得以繼續。
調解一直持續到下午五點多。經過多輪艱難的磋商,法院進一步向該公司落實了支付方案細節,取得了業主公司“同意代付”的確認,工人們則同意給予一定的支付緩沖期,也承諾不再妨礙公司正常經營,雙方達成了付款方案。
為確保款項經農民工工資專戶支付到每一位農民工手中,法院當天便協調黃埔區勞監大隊聯系施工地佛山勒流當地勞監大隊監督業主方代付流程。
“調解結束了,但款項一天未到農民工手里,都無法案結事了。”為此,隔一兩天,黃瑩法官就詢問下款項落實情況和付款進度,希望能在農民工返鄉前發放到位,讓他們揣上一年的辛苦錢回家過個安“薪”年。
1月19日,工程公司如約向22名農民工支付了全部欠薪28萬余元,梁國華和他們的工友們也收拾行囊踏上了返鄉旅程。
在保障農民工兄弟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因經營困難而欠薪的用工單位,提供雙方都能接受的解紛方案,幫助用工單位復工復產,實現雙贏,這是廣州法院為推動矛盾糾紛在源頭實質性化解提供強力司法助力和生動的實踐樣本。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章程 通訊員:黃埔法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通訊員:黃埔法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