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現場扣押的尚未銷售的“肉毒素”成品
微量的肉毒素能夠治療面部痙攣,被廣泛用于除皺美容,是愛美人士的福音,但國家對肉毒素的使用管理非常嚴格,一支正品的價格往往要上千元,市場上供不應求,如果現在只賣你幾十元你敢用嗎?
用成本僅有幾塊錢的凍干粉冒充價格上千元的肉毒素制售,夫妻倆以為找到“生財之道”,卻不曾想發財夢破碎,到頭來終是一場空。2023年3月15日,如皋市檢察院依法以生產、銷售假藥罪,對李浩等17名被告人提起公訴。
【資料圖】
2007年,李浩從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江蘇泗陽老家做工程,后來項目虧本,欠下了200多萬元的外債。2019年,李浩南下廣州,進入到美容儀器、化妝品行業,逐漸接觸了一些賣假肉毒素的微商,了解到一支假肉毒素只賣幾十元。一開始,他通過從上線微商處購買假肉毒素并轉賣的方式賺取差價,一支能獲利8至10元。隨著客戶越來越多,而且有的大客戶訂購的價格低、數量大,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他和妻子王麗商量,打算自己找貨源生產假肉毒素來賣,但始終苦于沒有渠道。
202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浩通過參加美博會,認識了一些圈內人士。2022年6月,他找到廣州的一家化妝品公司,訂購跟肉毒素外觀極其相似的凍干粉裸支,冒充肉毒素。之后,他又在廣州、泗陽分別租了倉庫,組織工人將凍干粉裸支加上“私人訂制”的國內外十幾種知名肉毒素品牌的標簽、說明書、盒子進行組裝,以假亂真。
一切準備就緒后,李浩和王麗在微信朋友圈發廣告招攬顧客,吸引了不少批發商、代理商和散戶購買,代理商再通過微信朋友圈轉賣。就這樣,總成本只有幾塊錢的凍干粉搖身一變,變成了售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一支不等的“肉毒素”。經過一級一級的代理商繼續轉銷,中間層層加價,到了終端客戶手上,價格跟正品不相上下。
2022年4月24日,南通市公安局在開展醫美打擊專項行動過程中發現,有人多次通過寄遞方式銷售假肉毒素至如皋及周邊其他縣市,于是將案件線索交辦至如皋市公安局。公安機關于當日立案偵查,經過調查,最終鎖定了主犯李浩,并由此牽扯出一個遍布全國10余個省市、多達31名涉案人員的“產、銷”式全鏈條犯罪集團。
在抓捕現場,偵查人員還查獲了李浩、王麗犯罪團伙生產的尚未銷售的“肉毒素”成品1000余支,涉案價值人民幣3萬余元。后經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鑒定,扣押的該批“肉毒素”成品為假藥。
經查,2022年6月至8月,李浩、王麗夫妻二人組織他人將化妝品凍干粉冒充注射類藥品肉毒素制售,流入醫美市場,短短兩個月時間,共生產銷售假肉毒素6000多支,總銷售金額達到30余萬元,非法獲利20余萬元。
“我做代發的時候就知道肉毒素是注射類藥品,了解過怎么用,也知道生產銷售需要資質審批,對工藝要求很高。”“凍干粉裸支只具有保濕補水作用,不能除皺,沒有什么藥效。”李浩在接受訊問時表示。
2023年1月29日,如皋市公安局以李浩、王麗等31人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由于涉案人員眾多,如皋市檢察院成立辦案組,對31名犯罪嫌疑人根據分工、作用、獲利等情節輕重,分層處理。經審查,檢察機關以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對17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對其余犯罪情節輕微且已退賠全部非法獲利的14名犯罪嫌疑人作出相對不起訴處理。經過釋法說理,目前已有29名犯罪嫌疑人主動退出全部非法獲利。
注射類藥品關系到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由于該案犯罪嫌疑人生產銷售的假藥通過微信網絡銷售,已經危害到不特定消費者的利益,檢察機關在追究上述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提出禁止令的同時,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檢察官提醒,肉毒素屬于神經類藥物,如果注射位置不當,可能致命,此外,在本案中已有多名消費者因注射假肉毒素,注射部位出現紅腫、過敏現象,愛美人士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查看資格證書,在正規機構購買、注射醫美產品,不要輕信朋友圈微商出售的來源不明的產品。(文中所涉人物均為化名)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王菲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