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楊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楊振河
記者:當前,人們普遍認識到體育對于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上講,推動體育有哪些意義?
楊振河:體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能提升人的體質、運動和智力水平,改善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從更大的范圍上講,體育也與一個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體育是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北京冬奧會上,我國體育健兒創造了新的歷史,他們在比賽中勇于拼搏、勇于挑戰的體育精神,讓世界再次認識了中國。體育,也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形象。
崇禮在2015年底還是貧困縣。由于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崇禮人如今已經在家門口捧起了“雪飯碗”,徹底脫貧摘帽。體育與文化旅游融合,可促進經濟的發展。
在2019年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明確提出,努力將體育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這也充分說明了體育的重要性。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促進全民健身蔚然成風。對此您怎么看?
楊振河:無論是加強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還是推動全民健身,都可以讓體育更好地融入到人們生活。
去年7月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中提到了幾個目標: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讓體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保障。
記者:那么,如何讓體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楊振河:青少年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在“雙減”的大背景下,應讓體育運動更深層次地進入校園,積極打造特色體育課程。
在邯鄲市,我創編的“楊振河38式太極拳”已經成為“太極進校園”活動的必修課程。目前來看,效果不錯。
對于成年人來說,要樹立“體育生活化”理念。走路、騎車上下班,空余時間跳廣場舞、散步,這些都是體育運動的生活化表現。應該利用日常的零碎時間,開展“見縫插針”式的體育鍛煉。
此外,應該加大對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的宣傳,倡導開展日常鍛煉,增加體育場地和設施的投入,引導群眾主動進行體育鍛煉。
采訪/河北日報記者 霍相博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