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舞臺以大篷車形式展現。
兔年新春之際,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講大篷車在廣州市海珠區海珠湖公園亮相。日前,“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科普向未來”大篷車主題活動暨全國科普日“一區一品牌”啟動儀式在海珠湖舉行,活動舞臺以大篷車形式展現,通過整合多方資源,融入科普元素,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科技引領群眾,帶群眾走近科普。
過去一年來,全市科協系統廣泛開展喜迎黨的二十大系列活動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動,帶動廣州地區科技界和科技工作者興起學習貫徹熱潮。
(資料圖片)
小朋友展示科普小游戲作品。
現場:聽家風故事 全民互動科普
活動現場,廣東演講學會理事、書香羊城全民閱讀推廣大使馬澤勝帶來主題宣講《紅色家庭的強國夢》。馬澤勝通過分享革命先烈彭湃之子彭士祿設計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故事,讓市民感受英雄人物紅色家風背后濃厚熾烈的初心使命,以及堅定信仰激發出的強大精神力量。現場還舉行了全國科普日“一區一品牌”活動啟動儀式。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是什么時候?”“我國神舟飛船采用三艙一段,具有起點高、具備留軌利用能力等特點,‘三艙一段’具體是什么?”……一個個問題引來熱烈回答。
除了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全國科普日“一區一品牌”活動啟動儀式,主辦方還精心設計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科普知識快問快答”環節,和群眾互動,加深大家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
表演結束后,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講大篷車變身參觀學習、為民服務的大舞臺。嘉賓、觀眾紛紛登上大篷車,觀看主題展覽。大家可以在展廳內的互動屏進行知識答題,還可以在“學習吧”閱讀相關書籍。
據悉,為打造全國科普日“一區一品牌”特色,大篷車舞臺前設置“科普嘉年華”互動區域?,F場擺放15個科普展板和3個科普小游戲互動攤位,群眾可以在游戲中學習環境保護、食品安全、衛生健康等科普知識。
此次活動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海珠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海珠區濕地辦協辦,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講大篷車和科普活動相結合,在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中營造愛黨愛國、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
繼往開來 思想引領邁向新境界
2022年,全市科協系統廣泛開展喜迎黨的二十大系列活動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動,帶動廣州地區科技界和科技工作者興起學習貫徹熱潮。
關鍵詞:服務
廣州廣泛開展“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喜迎二十大青年科技才俊百人談”等系列宣傳活動。市科協用好官網、微信公眾號、“科普廣州”等宣傳平臺,先后轉載系列報道和理論評論文章100余篇,開設專題報道6期,營造學習宣傳貫徹的濃厚氛圍。
廣州強化聯系服務保障,加快建設院士服務站,協助解決院士專家工作、生活、科研等方面需求和困難,全年組織走訪慰問院士、科技工作者、企業技術人員近1000人次,著力為院士專家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
廣州開展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近三年建成44家、引進合作院士48人,助力高端產業人才向廣州高新技術企業聚集;擴大“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托舉規模,資助50名32歲以下青年優秀人才。
關鍵詞:融合
為全力支持《南沙方案》目標任務落地落實,市科協制定落實《南沙方案》實施方案,以“一任務一專班”形式抓工作推進。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聯盟、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作用,完善與港澳科技協同創新常態化聯絡機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協同創新生態基地建設實證研究,探索在南沙建立“創新聯合體”,助力南沙區匯聚高端人才、引入創新資源、深化科技交流。
2022年,廣州首次采取以線上為主、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辦會,線上創交會設立21個展區,入駐單位2700余家,展示科創成果項目9000余項,同比增長超80%,累計吸引630萬余人次參與。展期三天,成交額達8.67億元,同比增長180%,參展單位與項目數、國際化項目數、展期成交額等均創歷史新高。
關鍵詞:科普
廣州深入開展青少年等5類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等6項重點工程。
廣州在全國首創資源覆蓋全市、時間跨度全年的“科普開放日”活動,截至目前,累計共165家科普資源單位參與,線上線下活動受眾月均超50萬人次。
去年,廣州組織開展院士專家校園行、科普大篷車等科普品牌活動465場(次),參與市民群眾逾760萬人次;推動科普傳播信息化,建設科普e站239個,打造“掌上云看館”“科學大擂臺”小程序,“科普廣州”新媒體矩陣共發布推文和視頻1500余個,全網總瀏覽量達5575.4萬。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道嵐 通訊員李馨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