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印發《廣州市婦女發展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部署2021到2030年十年的廣州婦女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涉及健康、教育、經濟,參與決策和管理、社會保障、家庭建設、環境、法律等領域。隨著三孩政策的出臺,對于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建立完善支持家庭發展的政策體系提出了新課題,規劃新增“婦女與家庭建設”章節,明確創造生育友好的工作環境,實施父母育兒假,倡導和支持男女共擔家務,縮小兩性家務勞動時間差距等。
根據《規劃》,中小學校建立完善預防性侵未成年人工作機制,高校建立完善預防性侵和性騷擾工作機制,將工作場所性騷擾納入勞動監察范圍。此外,《規劃》還提出了婦女健康保障等五大重點工程,提出探索建立基于社區的產后抑郁和更年期抑郁的干預模式,提升婦女特殊時期心理服務水平。
探索建立基于社區的產后抑郁和更年期抑郁的干預模式
(相關資料圖)
《規劃》以平等和諧、普惠福利和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滿足婦女和家庭多樣化需求,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婦女,婦女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到2030年,廣州市婦女事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婦女整體發展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規劃》部署了2021年到2030年十年的廣州婦女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涉及健康、教育、經濟,參與決策和管理、社會保障、家庭建設、環境、法律等領域,均設置了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
《規劃》還提出了婦女健康保障、家庭友好城市建設、婦女幫扶關愛、巾幗科技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巾幗行動等五大重點工程。其中,婦女健康保障工程提出,將乳腺癌和宮頸癌免費篩查拓展到35—64歲自愿檢測的城鄉婦女,推動實施適齡女生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免費接種項目。推動用人單位將婦女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納入年度體檢。全面加強市、區兩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建設,探索成立危重癥孕產婦救治基金,暢通危重孕產婦救治轉診渠道,強化危重孕產婦救治保障。探索建立基于社區的產后抑郁和更年期抑郁的干預模式,研制貫穿孕產婦孕前—產前—產時—產后全流程的社區干預適宜技術,提升婦女特殊時期心理服務水平。家庭友好城市建設工程提出,全面落實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政策,營造生育友好環境。建成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各區建設一所示范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
實施父母育兒假,縮小兩性家務勞動時間差距
此次《規劃》新增了“婦女與家庭建設”章節,提出建立完善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的家庭政策體系,拓展支持家庭與婦女全面發展的公共服務,構建城市社區便利優質“15分鐘生活圈”、農村“30分鐘生活圈”,千兆寬帶網絡家庭普及率超過30%。倡導和支持男女共擔家務,縮小兩性家務勞動時間差距。
在具體的策略措施方面,《規劃》稱嚴格落實國家關于托育費用支出的稅費優惠規定,研究制定住房等方面支持政策,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完善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等政策。完善產假制度,落實生育獎勵假制度和配偶陪產假制度,實施父母育兒假。建設廣州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選樹宣傳婚事新辦典型。
《規劃》還明確,要督促用人單位落實探親假、職工帶薪休假、配偶陪產假等制度,鼓勵用人單位實施靈活休假和彈性工作制度,創造生育友好的工作環境,支持男女職工共同履行家庭責任。鼓勵子女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為長期照護老年人的家庭成員提供“喘息服務”。督促用人單位保障贍養義務人的探親休假權利,推行獨生子女父母護理假制度。
推進適齡女生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接種試點
《規劃》明確,婦女全生命周期享有優質衛生健康服務,婦女人均預期壽命保持在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健康預期壽命提高。從指標目標看,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7.5/10萬以下,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率達到70%以上。乳腺癌人群篩查率逐步提高。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到90%以上。婚前醫學檢查率提高到65%,孕前優生檢查率達到80%以上。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率達到98%以上,艾滋病母嬰傳播率下降到2%以下。艾滋病、梅毒孕產婦感染者治療率達到95%以上。婦女心理健康素養水平不斷提升,婦女焦慮障礙、抑郁癥患病率上升趨勢減緩。孕婦非地貧貧血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婦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50%,婦女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率達到96%。65歲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70%以上等。
為此,《規劃》明確實施城鄉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免費檢查項目。推進適齡女生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接種試點。督促用人單位定期進行宮頸癌、乳腺癌篩查,鼓勵用人單位將宮頸癌、乳腺癌篩查納入女職工年度體檢項目。促進70%的城鄉婦女在35—64歲接受宮頸癌篩查。宮頸癌患者治療率達到90%以上。全面實行免費婚前孕前健康檢查,“一站式”婚育健康醫學檢查場所100%全覆蓋。定期為65歲及以上婦女提供體格檢查和健康評估、指導等服務。
鼓勵女生報考理工類院校、就讀理工科專業
在婦女與教育方面,《規劃》明確,加強對課程設置、教學過程的性別平等評估,大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全面推進,教師與學生的男女平等意識明顯增強。女童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穩定在98.35%以上。女生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大力培養女性科技人才,男女兩性科學素質水平差距不斷縮小。
為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嚴格控制招生過程中的特殊專業范圍,強化招生過程中涉及性別歧視問題的監管,鼓勵女生報考理工類院校、就讀理工科專業。采取激勵措施,提高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學科學生中的比例,支持數理化生等基礎學科基地和前沿科學中心建設,加強對基礎學科拔尖女生的培養。
此外,廣州要推進學校設置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防性侵、防性騷擾的相關課程,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中小學校建立完善預防性侵未成年人工作機制,高校建立完善預防性侵和性騷擾工作機制。
將工作場所性騷擾納入勞動監察范圍 探索設立女性科研人員生育后科研回歸基金
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規劃》明確,就業人員中的女性比例保持在45%左右。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中的女性比例達到42%以上。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中的女性比例達到45%。企業女職工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比例保持在95%以上,農村技能培訓女性人數比例達50%左右。
為消除就業性別歧視。《規劃》明確對在招聘、錄用、晉升、解聘等環節涉嫌就業性別歧視的用人單位進行聯合約談,依法懲處。《規劃》還明確,將工作場所性騷擾納入勞動監察范圍,指導用人單位建立性騷擾防治機制。推動落實生育獎勵假期間的工資待遇,為女性生育后回歸崗位或再就業提供支持。高校、研究機構等用人單位探索設立女性科研人員生育后科研回歸基金。推動用人單位按需建立女職工哺乳室、孕婦休息室等設施。
此外,《規劃》稱廣州將探索異地養老服務和拓展面向港澳同胞的跨境養老服務,惠及更多老年婦女。落實港澳人士在穗購買醫保有關政策,促進港澳婦女在民生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依法保障在穗就業港澳人士參保權益,落實在穗就讀港澳學生參保政策。
各區設立1個以上家庭暴力庇護場所
在婦女與環境方面,《規劃》提出城鎮公共廁所在新建和改建時,男女廁位比例不低于1:1.5,人流量較大地區不低于1:2。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動旅游景區、商場、日客流量超過1萬人次的交通樞紐和服務區等公共場所建設第三衛生間。提升母嬰室規范化運營水平。建筑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或者日人流量超過1萬人的醫療機構、交通樞紐、文體服務場所、公共服務機構、商業經營場所、旅游休閑場所等公共場所建設母嬰室。
在婦女與法律方面,《規劃》明確要深入實施反家庭暴力法,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建立反家庭暴力社會共治機制,各區設立1個以上家庭暴力庇護場所。鎮(街道)婦女維權站覆蓋率達到100%。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申卉、龍錕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