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
起早貪黑采蓮忙,一捧蓮子一捧錢!8月14日,湘潭縣花石鎮天馬山現代農業示范園“北馬峰”湘蓮基地熱鬧不已,8戶承包經營戶雇請的100多名采摘工,分別活躍在多塊蓮田里,一車車壯碩的蓮蓬被運送到承包戶家中——“白蓮”自行加工銷售,“鐵蓮”賣給專業企業,都是非常搶手的“香餑餑”。
這樣的豐收場面已經持續一個多月,“北馬峰”蓮子產銷兩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北馬峰”1700畝的蓮田,主要分布在天馬山現代農業示范園核心區天馬山村和花石鎮“萬畝湘蓮示范片”核心區馬垅村。湘蓮基地既是“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園,又是美麗鄉村建設重要載體,花開時節每天游人如織。
“北馬峰”的全稱是湖南北馬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系天馬山現代農業示范園骨干龍頭企業,流轉耕地3200多畝,山林地9000多畝。主要產業是紅薯、蔬菜、湘蓮等農產品產、加、銷,以及魚蝦、肉牛養殖。
公司成立7年來,累計投資約2億元,平整改良耕地2000余畝,規范整治溝渠、村組道路分別10公里左右,大大改善了天馬山村及附近幾個村的農業基礎設施,打造了現代化的紅薯粉生產加工場。
公司負責人胡孝陽滿懷“回報家鄉、助力振興”的雄心壯志,一直采取“公司+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讓村民群眾通過產業和就業增收。公司統一提供種子種苗、農機、技術、肥料等,統一回收產品,村民群眾只要投工投勞,每年就可以獲得不菲的收入。其中,年收入最高的農戶達50多萬元。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都可以就近就業。
今年,“北馬峰”按照農作物每隔幾年需要換地輪作的要求,適當調整了耕地流轉區內湘蓮、紅薯和蔬菜的種植面積與位置。同時,適度擴大了與周邊其他農戶或村集體的產業合作規模。其中,湘蓮種植面積由去年的700畝擴大到1700畝,“蓮+漁”綜合種養面積約占一半,截至目前,僅小龍蝦的銷售額就已達60多萬元。紅薯種植面積4000余畝,基本移出耕地流轉區,轉而與本鎮其他部分村組以及本縣中路鋪鎮柳橋村建立“訂單生產”關系;此舉既讓公司流轉的耕地得到開發利用,又為其他村組農戶或村集體提供了紅薯產銷渠道,互惠互利。
“紅薯平均畝產量2500公斤左右,如果田間管護得當,最高可以達到5000公斤。按每公斤1.2元的回收價計算,平均畝產值有3000元?!?月14日,天馬山村一位村民說,最近幾年他家種紅薯年收入都超過20萬元,預計今年只會增不會減。還有幾位從事蔬菜種植的村民也由衷表示,“北馬峰”給他們帶來了經濟收入的連年遞增,以及種菜技術技能的增長,如今越干越有勁。
另外,“北馬峰”控股的六斗沖養牛場建在流轉的山地中,目前存欄500多頭;并采取統一提供牛犢和養殖技術、統一銷售等辦法,與本縣中路鋪鎮、石潭鎮等4個鄉鎮的6戶養殖戶建立了合作關系,累計存欄1700多頭。該公司投資打造的醬菜廠今年也已投產,主要加工自身蔬菜基地出產的豆角、辣椒等農產品,在豐富公司長期供貨單位“菜籃子”的同時,又為當地村民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
胡孝陽表示,這些年“北馬峰”的產業基礎日漸穩定,產業模式基本成型,“讓當地村民群眾得實惠”的初衷得以實現。他將繼續帶領公司成員,立足一產業、開發二產業,為天馬山現代農業示范園的興盛不懈努力。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