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聞就來勁、一喝就失憶,不出現藥品字樣,保密發貨、全程無接觸……”極力渲染的“迷藥”效果和“安全”的交易方式,讓一些心懷不軌之人躍躍欲試。近日,南通市海門區檢察院對一起職業微商販毒網絡案中案實現全鏈條打擊,2023年3月28日,法院采納檢察機關指控意見和量刑建議,以販賣、運輸毒品罪,對彭大軍(化名)等9名被告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九個月至拘役數月不等并處罰金的刑罰,現判決已生效。
以身試法
【資料圖】
網購神秘小藍瓶被抓
小吳是個95后,平時喜歡網購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滿足自己的特殊癖好。2021年4月的一天,小吳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微信名“紅塵皆過客”的人在售賣一種“小藍瓶”,并宣稱這款藥物有致幻、助性功能,服用后能讓人飄飄欲仙、欲罷不能。小吳立即添加了對方微信……三天后,小吳便收到了從山東青島寄過來的包裹,經過試驗,小吳對“小藍瓶”深信不疑,便又聯系“紅塵皆過客”購買。殊不知,他的行為已被公安機關掌握,在取快遞時被守候在一旁的民警人贓俱獲。
經鑒定,所謂的“小藍瓶”又稱“迷奸水”“神仙水”,主要成分是γ-羥丁酸,系一種有機化合物,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強烈抑制作用,能夠使人快速昏迷,暫時喪失記憶力,屬于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
陳小三用于分裝“迷奸水”的塑料瓶樣品
聯席會議
確定偵查取證方向
公安機關按圖索驥,通過技偵手段很快就鎖定了微信名為“紅塵皆過客”的秦阿七(化名)。秦阿七今年36歲,南通海門人,是個專門售賣性用品的職業微商。到案后,秦阿七如實供述,但表明自己只是一個中間商,主要從微信名為“蕭然”的上家拿貨,拿貨價150元,加價20元賣出,并表示自己從來沒見過“小藍瓶”,都是直接將買家地址發給“蕭然”,再由上家直接發貨。
賣給秦阿七“小藍瓶”的“蕭然”是誰,運輸途徑具體是什么?警方經研討,立即邀請海門檢方提前介入本案。經檢警聯席會議,檢方認為秦阿七可能只是這起新型毒品案的冰山一角,本案高概率涉及多層級職業微商網絡鏈條式販賣毒品情形,不能就案辦案,建議公安機關注重審查涉毒犯罪線索和毒品來源,著重收集涉及毒品犯罪的信息流、物質流和資金流等客觀性證據,及時規范提取和固定涉案人員微信、QQ等網絡聊天數據,夯實證據基礎。同時,檢察機關提出深挖關聯犯罪,對制造、販賣、運輸進行全鏈條打擊及注重打財斷血的偵查建議,公安機關全部采納,一張大網悄然鋪開。
民警在陳小三居所車庫內查獲各類助性用品及精麻藥品
深挖徹查
捕后繼續引導偵查
不久后,海門警方很快抓獲了“蕭然”陳小三(化名)、陳小三上家彭大軍(化名)等三名源頭販毒人員。經查明,包括秦阿七在內的四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分別販賣數次至數十次不等的含有γ-羥丁酸成分的“小藍瓶”。檢察機關經審查,依法對四人批準逮捕。在審查逮捕期間,犯罪嫌疑人彭大軍異乎尋常的“積極”認罪態度引起承辦檢察官警覺,根據辦案經驗,彭大軍作為“批發商”中金字塔尖級別販賣人,一旦“入行”,不可能僅僅涉及單種麻精藥品,而且公安機關調取的銀行流水與其供述僅販賣“小藍瓶”的收益嚴重不符,這種“積極”的背后肯定試圖掩蓋著什么。
承辦檢察官著手深入梳理彭大軍手機里近兩年來的上萬條電子數據,對相關交易流水進行關聯分析和研判,其朋友圈中高頻出現的另一種神秘物質“上頭電子煙”進入檢察官視線。這種“上頭電子煙”系含有合成大麻素類物質,功效與上述“小藍瓶”相似,且有數十次成交記錄。承辦檢察官立即將該線索移交公安機關,同時就進一步比對交易人員身份信息、調取關聯快遞單據等提出繼續偵查意見。
公安機關立即派員赴南京、山東等地實地調查取證完善證據鏈,彭大軍涉嫌的另一個鏈條式販毒體系浮出水面。原來,在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彭大軍通過5個下線人員逐層加價,同樣使用“網絡+寄遞”的方式,將含有合成大麻素類物質的“上頭電子煙”販賣到江蘇、山東、遼寧、北京等全國十幾個省市,獲利近2萬余元。
延伸效果
推進源頭防控治理
初戰告捷,在檢察機關深挖徹查下,9名涉案人員全部歸案。通過教育感化、釋法說理,彭大軍也承認先前“積極”認罪態度正是怕販賣“上頭電子煙”的事實被發現而刻意為之。其他8名被告人也充分認識到自己所犯罪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均表示自愿認罪認罰。2022年9月6日,南通市海門區檢察院對被告人彭大軍等九人以販賣、運輸毒品罪向海門區法院提起公訴。開庭審理階段,檢察機關又結合被告人退出全部違法所得并預繳罰金的庭審表現,當庭調整量刑建議,獲法院全部采納。
針對本案反映出新型毒品“網絡+寄遞”的售賣方式,海門區檢察院結合最高檢“七號檢察建議”,多次召集公安機關、寄遞企業及主管部門等多家單位參加聯席會議,牽頭出臺六項機制強化寄遞安全監管。針對新型毒品在青少年群體流傳現象,該院設立南通禁毒法治教育基地,專門開設新型毒品展館,利用檢察開放日、禁毒宣傳月、國際禁毒日等重要節點,先后組織青少年等特殊群體參觀學習禁毒知識十余次,廣泛宣傳“神仙水”“上頭電子煙”等新型毒品濫用危害,增強青少年識毒、防毒意識。同時邀請網格員、青年志愿者、教師等加入講解隊伍,壯大禁毒公益力量,營造社會公眾自覺抵制麻精藥品失管涉毒的良好社會氛圍。
通訊員 萬其春 管軍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盛媛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cxlpqp.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